中国邮轮母港步入“战国时代”


作者:袁蔓琼    时间:2010-08-20





  阅读提示:为分享邮轮经济这块巨大“蛋糕”,中国沿海城市纷纷迈出了追逐的步伐,而收入是纯停靠港效益10至14倍的国际邮轮母港无疑是竞争的“主战场”。


  一个不争的事实:沿海城市和港口正在积极发掘中国邮轮市场,但是,如何建成一个国际邮轮可长期栖息的邮轮母港仍然是它们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当邮轮产业终于结束纸上谈兵,也意味着它即将进入“战国时代”。


  正值良机


  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邮轮母港建设都可谓恰逢其时。


  今年初在上海发布的《2009-2010中国邮轮发展报告》称,去年中国邮轮经济逆势飞扬,获得长足发展,从中国内地搭乘国际邮轮出境旅游的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中国沿海城市港口为母港的国际邮轮客班轮达80个航次,同比增长38%。


  而刚刚结束的“2010亚洲邮轮大会”上的数据显示,今年整个亚洲地区邮轮旅客数预计将达150万人次。


  随着国际邮轮市场“东移”,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正成为邮轮产业的新增长点。目前,已有20艘国际邮轮来华访问和在华经营,皇家加勒比、歌诗达、丽星、地中海等邮轮公司(四大邮轮公司)相继在中国设办事处和经营机构,进出港邮轮总数和游客人数不断攀升。去年中国共接待国际邮轮156个航次,同比增长39.3%。


  以上海港为例,去年停靠上海港邮轮总数和出入境游客数同比分别增长17%和83%。中国邮轮市场已形成中日韩、港台、东南亚等多条经典航线,受到游客的青睐。


  为更好抢抓中国机遇,在去年11月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国际邮轮博览会”上,中外邮轮业者就中国邮轮业的发展联合发表了著名的“三亚宣言”。四大邮轮公司表示,愿意向中国邮轮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并一如既往地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更加紧密合作,创造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更多国际游客乘坐邮轮来中国。


  其实,单凭港口难以激活一个新产业。在邮轮领域,政府的力量从来不可或缺。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的推动力分外明显。


  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去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宣布外籍邮轮在中国境内可以实现多港挂靠;公安部发布了方便中外邮轮旅客出入境边防检查的4条措施;海关总署明确海关对邮轮监管的具体模式和操作程序要求,简化通关手续;深圳市去年3月出台了《加快邮轮游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岛市制定了全国首个邮轮旅游发展规划。


  当然,除了扶持新兴产业,政府的另一个考量还在于,邮轮产业链较长,除传统制造产业链外,还有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可大幅拉动经济发展。


  随着邮轮公司新船下水、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以及上海兴办世博会的契机,今年中国邮轮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上海北外滩,已经确定的以上海港为起始港和目的地的母港航线为去年的近一倍。据目前已知的船舶预报表分析,今年上海入出境邮轮将达到232艘次,旅客25万人次左右,这两项数据都比去年增加近一倍。其中,上海世博会期间,入出境邮轮将达110余艘次,旅客将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以上。中国邮轮经济新一波浪潮正迎面扑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