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铁流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时间:2010-08-20





  事件  流通业“十二五”或将加快跨地区兼并重组步伐


  日前,作为流通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准备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成果已经上交商务部。课题组专家建议,应加速流通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步伐。在此过程中,国有商业资本应该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调整控制权,在加强对国计民生领域控制的同时,可以大范围退出工业消费品和生活消费品市场。


  该课题初步勾勒出了国有商业资本的布局图,并指出大流通是市场流通的发展方向,必须提高国有商业资本的控制力。国有商业资本应当严格区分自身的商业性功能和政策性功能,对重点空间、重点商品形成有效控制,进而在流通领域推进国家产业和市场政策,贯彻国家利益导向。


  该课题从空间范围、控制领域、产业选择三个层面勾勒出国有商业资本的布局。在空间范围层面,应以经济发达区域为重,重点布局在发达经济带和区域经济中心;在控制领域层面上,应控制以下重要流通领域:粮食、食用油、医药品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成品油、化肥、钢铁、煤炭、农业生产资料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等;在产业选择层面上,要积极调整在传统的流通产业内的控制权。


  链接  世界钢材流通的主要模式
  
  目前世界钢铁销售的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类:日韩模式、欧美模式、中国模式。



  日韩模式:以日本为代表,日本的钢铁生产和销售有四大特点:一是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二是集中度高;三是“大进大出”,钢铁生产的原材料靠进口,产品大部分出口;四是钢铁企业管生产,商社管销售。最早由9个为川崎制铁服务的经销商联手成立的日本川铁商社,其销售的产品80%为川崎制铁的产品,其余为其他钢铁企业的产品。该商社下设23个钢铁流通加工厂,经过加工过的钢材占其销售量的60%以上。而且,川铁商社周围还有400多家二级经销商和特约经销商,其供应半径达到300公里。


  欧美模式:欧美模式正好与日韩模式相反,此种模式下的钢材销售主要以钢铁企业为主。比如,德国钢铁企业大多数产品是直销给用户的,而余下的交给经销商(包括加工配送中心、佣金代理商、进出口商等)销售。在这种模式下,钢铁企业也从事钢铁的加工配送。


  中国模式:中国的钢材生产和销售特点是:产量大,销量大,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钢材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大量靠进口;虽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但中小型钢铁企业的钢材产量在全国钢材总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无论在经营主体、经营规模上,还是在经营业态上,钢材流通水平均落后于钢铁生产水平。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