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892.73万辆和901.6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84%和47.67%,均创出最高历史纪录,将美国上半年561.4万辆的新车销量远远甩在后面,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这表明,消费需求的迅速崛起和长期积累的消费潜力的释放,依然是当前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这种高速发展的趋势仍将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逐月分析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不难发现其“前高后低”、“高开低走”的特征。按照中汽协的数据,今年1月份,汽车产销双超160万辆,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销量同比增速高达1.2倍。2月份,尽管受到春节长假影响,汽车产销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超过12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46.25%。3月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7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销量同比增长55.79%。4月份,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产销超过150万辆,销售同比增长34.37%。5月份,汽车产销较上月有所下降,产销量均超过140万辆,销售同比增长28.35%。6月份,汽车产销量与上月基本持平,销售同比增长23.48%。
为此,不少人认为汽车市场可能就此进入增长拐点甚至进入下降通道,并对下半年的市场走势表示担忧。
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有三大因素将继续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第一,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市场自身的适度调整,将有利于未来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高速度,即使是6月份的最低增速也高达23.4%,远高于美国上半年车市16.7%的增速。因此,上半年后半段的回落,是高速发展中的回落,是市场对各种不利因素作出的自我调整,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车市整体上升的趋势。
从市场方面来看,今年以来,由于购置税政策效应减弱,导致小排量乘用车增速趋缓,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据中汽协统计,今年上半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共售出463万辆,同比增长43.9%,增幅低于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在今年前6个月中,其市场份额已有4个月低于上年同期。上半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总量比重为68.82%,比上年同期下降1.8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下降0.83个百分点。这种由于购置税政策导致的变化,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反应,说明市场在快速消化非市场因素推动的消费冲动之后,正在逐渐回归理性发展的阶段。
从市场外部的大环境来看,今年3月份以来的世界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后的二次危机爆发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同时国内经济面临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逐步退出等不确定性因素,国家信贷紧缩以及库存的持续增加,使市场面临严峻的外部压力,销量下滑趋势逐步体现。这在商用车方面有明显的体现,今年4月份,商用车销量接近40万辆,一度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但5月份以来,商用车市场开始走低;6月份产销双双出现环比下跌及同比增幅收窄现象。尽管如此,上半年商用车产销量仍然分别达到220.27万辆和176.7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42.54%和48.05%,说明市场依然具有强大的消化能力。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