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近年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如何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融资困难,拓宽融资渠道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但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心头之痛。
仍然“差钱”
在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广东东莞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遭受的重创还让人记忆犹新。这场金融危机导致东莞大多数中小企业轰然倒下,或资金匮乏而被迫停业或歇业。
而随着经济的复苏,中小企业仍然处于“差钱”的状况。据了解,金融危机爆发后,珠三角出口形势恶化,大量中小企业倒闭,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一度基本上停止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
由于从银行贷款“受阻”,很多中小企业只能把目光投向民间借贷。据了解,在中小企业最为活跃的江浙地区,民间融资空前活跃,众多借贷者无路可走,尽管利率负担已到难以承受的地步,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只好为“高利贷”打工。
而另外一些中小企业,为解决资金问题纷纷走进典当行。典当融资越来越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新窗口。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在4万亿元刺激内需投资、银行7万多亿元新增贷款中,大多投向了国家立项的大项目或流向国有企业,少有投入到中小企业身上。实际上,中小企业占我国全部银行的贷款金额比重却不升反降,从去年底的22.5%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15%。
在珠三角地区,银行新增信贷流向主要是政府项目和国有性质的制造企业,以广州为例,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投向了政府基建项目,广州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速高涨,分别增长39.8%和46.4%。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追逐利润、控制风险和成本硬约束下,嫌贫爱富成为银行的天性。不仅大银行偏爱大企业、大项目,就连标榜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主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偏爱大企业政府项目,而一些声称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绿色贷款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真正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在其整个贷款结构构成中连10%都不到。中小银行并没有像其所宣称的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多做开拓,而是和大银行一起,在大企业、政府项目上展开包括降低利率、各种公关在内的惨烈厮杀。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