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中钢协首次对铁矿石季度定价予以肯定,并同时提出了矿价绑定钢价的建议。对此,业界人士反响不一,这使近期稍显沉寂的铁矿石进口及定价话题再度被引爆。
业界看淡矿价绑定钢价
28日,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表示,铁矿石交易季度定价是市场动荡时期交易双方的选择、是明智的,中钢协所反对的是季度定价的依据——普氏指数。为此,中钢协呼吁铁矿石供需双方应探讨一种更为科学的定价机制,例如将铁矿石的价格与钢材的一次材(热轧、板卷、建材等)价格挂钩。河北唐山某钢企负责人就此对本报记者谈道:“实际上,季度定价已运行良久,官方是否正式认可并没有太多意义。至于矿价与钢价挂钩的建议,恐怕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与力拓公司这三大国际矿商不会以中方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对建议的可行性并不看好。”
一位不愿具名的铁矿石贸易商则直言:“目前国内钢企的季度定价正是以普氏指数为依据的。虽然中钢协此前多次指责该指数的不合理性,但至今也未推出一个可参照的新标准。另外,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钢材市场供过于求,两种商品虽然分处产业链上下游,但在刚性供需态势下,三大矿商应不会同意矿价绑定钢价的建议。”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中钢协建议的出发点是为中国钢企着想,但如果想依靠在季度定价上的让步来换取三大矿商在定价机制上的妥协显然是一厢情愿。至少从目前来看,三大矿商回应冷淡。
未来博弈谁掌握主动权?
面对供需双方对铁矿石定价模式的明争暗斗,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琳认为:“由于今年季度定价已被市场认可,并得到中钢协首肯,依靠指数定价的模式将会在未来长期存在,因此铁矿石价格市场波动也将更加频繁。”著名钢铁专家马忠普则认为,铁矿石供需平衡关系正进入相持阶段,但这种平衡仍然很脆弱,不过态势正向着有利于中国钢企的方向演变。对此观点,记者从兰格钢铁提供的数据中似乎看出了端倪。近两年,我国无论在探矿还是在产量方面,国产矿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自产矿规模不断壮大,将有效降低我国对进口矿石依赖的预期。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国内铁矿石原矿量产销率分别达到103.3%和100.8%。预计,我国今年全年将产铁矿石原矿10.3亿吨,比上年多产1.5亿吨,创历史高点。“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买矿也取得了不错成绩。随着中国粗钢产能逐渐淘汰,废钢储量及利用率逐渐提升,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需求将逐渐减弱。如此,中国有望在未来铁矿石价格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张琳指出,如果铁矿石对中国不再是稀有、紧俏的原材料,中国恐怕也就不再需要长协价了。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