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各企业在忙于收拾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留下的一片狼藉的同时,也在总结2009年的经验与教训。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仍处于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行业增长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消除,行业内部发展还很不平衡,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外部需求还相当脆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加大,保持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目前,化肥生产企业既要承担上游原料价格市场化,煤炭、电力、石油等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又面临着化肥产品限价销售的挑战。国内大多数化肥生产企业仍在盈亏线上挣扎,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不少企业因受高成本和高库存影响,纷纷被迫停产、减产或提前检修。
序幕:行业现状———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化肥市场逐步放开,国外进口化肥的大量涌入,国内化肥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将增大。
此外,近几年随着石油化工产业和新型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新建化肥装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化肥产能增加过快,短短5年间尿素年产量就增长了47%,国内尿素市场供给的增长已经远高于工、农业生产需求的增长。
有资料表明,2007年全国尿素产能5400万吨,2008年全国尿素产能达到5900万吨,当年尿素总需求量为5200万吨左右,市场过剩700万吨左右,基本依靠出口来消化。2009年全国尿素新增产能约为430万吨,总产能达到6300万吨。全国工、农业化肥需求量约5200万~5300万吨,产能过剩首次超过1000万吨。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化肥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尿素严重产能过剩。令人堪忧的是,目前国内不少化肥新建和在建项目仍在建设,国内尿素产能还将继续扩大。预计“十二五”期间,化肥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尿素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很难扭转。
中国石化集团尿素总产能为363万吨/年,占全国产能的6%,在国内化肥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旗下拥有巴陵石化、镇海炼化、安庆石化、九江石化、湖北化肥、金陵石化、齐鲁达州化肥共7家大型尿素生产企业,各企业的尿素产能分别为:巴陵61万吨/年、镇海60万吨/年,安庆52万吨/年,九江52万吨/年,湖北48万吨/年,金陵40万吨/年,达州48万吨/年。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石化尿素生产企业也同样遭遇了销售寒流。对此,他们调整策略,积极应对,深入研究市场,谋局化肥生产经营,通过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做好营销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中国石化化肥板块整体减亏脱困、扭亏增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