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争议中迎来产业转移高潮


时间:2010-11-05





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太少,还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今后不应再鼓励发展

近期,一则富士康准备把沿海工厂大举迁往内地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加速了跨国公司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步伐,而中国中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


但与此同时,关于中国是否应继续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争议似乎也在不断升温。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太少,而且还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今后不应再鼓励发展。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十二五”期间,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究竟该怎样定位?加工贸易转移的路线图应该如何规划?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加工贸易符合中国国情,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说。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量不断扩大,200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已经占据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


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约4000万,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两成。


目前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已不断改善,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占比从1993年的36.7%提高到2009年的78.8%,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从1997年的14%提高到52.2%。


此外,“两高一资”产品也已严格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商务部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节能环保标准的提高,这一目录还会不断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加工贸易符合我国国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说。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