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和汇率风险齐聚出口企业各出奇招


作者:盖东海    时间:2010-11-09





  自今年6月份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近3%。面对汇率风险,众多出口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采用远期汇率锁定方式,尽量减少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有的按人民币升值幅度提高报价;有的大力拓展汇率相对稳定的新兴市场;有的在合同条款注明保留公司根据汇率进行提价的权利;还有的通过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来消化压力。


  “对一些保本微利的出口企业来说,面对激烈的价格战,只能望洋兴叹;而对一些有品牌有技术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出口企业来说,则相对从容得多。有的企业甚至在出口方面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提及人民币升值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温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由于温州是侨乡,企业家都非常注重利用各种关系开拓国际市场,“温州75%的中小企业的产品都是直接出口到国外的”。


  由于温州的中小企业主要生产服装、纺织品、眼镜、打火机等轻工产品,利润率本来就很薄,企业毛利率平均在8%至10%,2005年实施汇率改革以后,由于成本上涨,有些企业的毛利率甚至下降至1%到3%。周德文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数据:如果人民币升值1%,服装生产类企业的利润率将下降6%,结合此前“企业毛利率平均在8%至10%”的判断,人民币升值1%对企业的影响都不可小觑。为此,转型升级、提高议价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出口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浙江省诸暨双金针纺织品有限公司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其总经理杨铁峰介绍,近年来,企业办了一家棉花基地、一家纺纱厂、一家染色厂,实现了采棉花—纺纱—印染—加工袜子一条龙服务,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杨铁峰告诉记者,今年纺织业面临着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而由于棉花基地的存在,杨铁峰刚刚得以从山东调了50吨棉花用于生产,相对缓解了原材料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企业遭受双重打击。


  正是由于许多企业较早的实现了产业升级,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依旧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海外拓展部总经理刘贵中坦言,中国的品牌出口企业还是有竞争力的,格兰仕今年虽然小幅提价,出口额仍比去年增长45%,已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出口业绩不断创新高。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企业纷纷提价后,买卖双方将进入博弈阶段,海外采购商有可能硬挺一段时间段减少采购,但很快又将出现爆发性的订单。格力电器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友元对此持相同观点,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出口产品仍然有价格竞争优势,适度提价能被海外采购商接受。目前中国空调生产在全球占到80%—90%,在制造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即使报价有所上涨,采购商在此情况下也很难将订单转移。


  除了上述这些为克服人民币升值压力做的上述努力,周德文还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利用资本雄厚的优势进行海外转移,甚至可以把工厂开到国外去,以规避汇率风险。(盖东海)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