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国际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美国家对华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除了常规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手段之外,一系列“绿色壁垒”层出不穷。这些打着“安全”、“环保”等光鲜旗帜的贸易保护手段,让中国外贸企业有苦难言。专家认为,隐性贸易壁垒的杀伤力更强,外贸企业对此应该更加谨慎。
隐性贸易壁垒盛行
继欧盟REACH 法规和RoSH 指令之后,隐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战的一种流行手段。以今年10 月《意大利制造》原产地标识法规为例,该法规将对中国输欧纺织品产生巨大影响。该法规规定,自10 月起,将对出口至意大利的纺织品强制实施原产地标识。其表面目的在于认定产品生产国,便于追踪产品来源和由此引起的事故责任。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产地标识也钳制住了中国转口贸易的咽喉。尤其在配额时代,将对中国的出口极为不利。不仅如此,意大利实施原产地标志还有更深层的含义,预示着欧盟5月份通过的欧盟纺织品标签计划将很可能紧跟其后,让出口到欧洲的纺织品包括服装强制性附上原产地标签。“ 一些国家纺织品出口的税率较低,也不存在配额等限制,所以国内外贸企业也会做一些转口贸易。但是,如果欧盟原产地标识法规实施,那么无疑会关闭国外企业做转口贸易的通道。”商务部研究院专家认为,欧盟目前是中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市场,任何的变动都会引起国内加工企业的变化。
宁波海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对于原产地标识的法规并不知情,直到产品出口到意大利被查扣之后才了解。“我们做过一项调查,对宁波的100 家出口企业发放了问卷。结果显示,只有45%的企业接触过相关法规,而其中仅有29%表示初步了解,其余的只表示‘听说过’而已。”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宁波做出口纺织品生意的企业很多,也有很多不知道进口国法规,这往往是酿成大祸的起因。据了解,宁波目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欧洲的主要基地,年销售额达到60 多亿美元,占到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量的近4 成。现在当地政府正与地方协会合作,为当地的出口企业进行法规普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目前,部分企业可能与外商签订了加工合同。但是我们会提醒企业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贴上原产地标识。”该工作人员说。事实上,原产地标识法规的实施仅是中国出口遭遇隐性贸易壁垒的一例。在家具、鞋、玩具、化工等其它大众出口产品上,中国商品也屡屡受到“特殊待遇”。
企业怨声载道
“ 生产外贸玩具的原材料要出具产地证明,相关设计也要符合安全认定。此外,玩具上的化学物质还要送检验机构出具认证,程序繁琐且耗费金钱。”广东陈氏玩具厂总经理方先生说。他表示:“原材料涨价可以接受,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我们也愿意承担,但是企业无法承受变化频繁的检测项目。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