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之战:国际稀土市场“三怪”


时间:2010-11-12





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6%,但产量达到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也许令人震惊,但是您没有看错,36%与97%如此失衡的数字,代表着中国稀土的储量与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

这些数据来自于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汉弗莱7月底向国会提交的名为《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的报告。报告中有两章直接以“中国的角色”、“挑战中国的出口政策”为题,详细列出了中国2009年的稀土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不能说完全准确,但从各方的统计来看,相差不是太大。中国稀土储量与产量比例的严重失衡确是不争的事实。

国际稀土市场有“三怪”。

一怪在于中国稀土以占世界30%多的储量,撑起了95%多的产量。与之相对应的,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产量却均为零。同样是稀土储量大国,中国开足马力、大量出口,美俄等却停止生产、依赖进口,对比鲜明。在低廉的开采成本和忽视环境代价的情况下,中国稀土的出口价格甚至低于别国的开采成本,再加上环保因素,其他国家自然愿意选择停止开采本国稀土,大量进口中国的廉价稀土。

二怪在于超过95%的市场占有率却未能带来相应的稀土定价权。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0%左右。被誉为“21世纪黄金”、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卖出了“泥土价”,也未能给中国带来可观的财富。究其原因,除了不计环境代价和长远发展的短视导致稀土廉价外,国内稀土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参差不齐、缺乏监管、无序竞争、走私盛行也是重要的因素。作为全球最大的卖家,中国在稀土市场缺乏相应的定价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怪在于中国尽管拥有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却缺少稀土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而发达国家多用于高新技术领域,掌握多项核心专利。由于稀土自身的特性,进口的廉价稀土,经过加工后成为高新技术产品,能赚取丰厚的附加值。在中国,稀土却往往成为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这正是技术差距的体现。(摘编自10月份《经济》杂志作者胡珊)

点评

一方面是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日渐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是主要资源国家不予开采却依靠进口建立起丰富的战略储备。当中国基于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等考虑对稀土开采和贸易实施合理的管理措施时,却招致美欧等以中国限制稀土等战略性物资出口为由将此诉诸世界贸易组织。“我的资源要为你的战略目的服务,且还必须足量低价”,这是哪家的混蛋逻辑!?买卖自当公平,标榜自由贸易的欧美不仅深明此理,更深谙大宗商品价格操控之道。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屡屡被迫接受垄断巨头的价格要挟,又何曾享受过公平的报价?买价天花板,卖则跳楼价,如此自由,不要也罢。管好自有的稀土,让自由去说吧!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