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我国通信业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开展3G建设及业务应用,大力推进TD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加快通信业转型步伐,市场竞争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全行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
据张峰介绍,“十一五”期间,截至2009年底,电话用户达到10.61亿户,互联网网民达到3.84亿,提前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目标。继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后,互联网网民和宽带接入用户也双双实现跨越增长,到2008年就已跃升为全球第一。
张峰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十一五”时期,我国通信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适应大部门制改革,完成电信企业重组,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国家宏观决策的执行,积极发展TD-SCDMA,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十一五”期间,行业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网络基础设施竞争力总体跃升,“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前完成。2009年,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达到8700亿元,电话用户达到10.6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亿户;互联网网民达到3.84亿,均已提前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互联网网民和宽带接入用户双双实现跨越增长,到2008年就已跃升全球第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台阶,建成覆盖全国、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到2009年,通信光缆网络总长度达826.7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84万公里。我国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已达1.36亿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866Gbps,拥有7条登陆海缆、20条陆缆,总容量超过1600Gb。我国99.3%的乡镇和91.5%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6.0%的乡镇接通了宽带。2009年1月,我国政府开始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正快速发展,互联网将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二是基础战略性作用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支撑作用显著提高,有力促进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基础通信企业累计投资近1.5万亿元,有力带动了经济增长。电信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2%,对GDP直接贡献率平均达到1.8%。2009年3G直接投资1609亿元,带动GDP增长343亿元,间接带动1413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6万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67万个。新兴网络经济蓬勃发展。2008年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形成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全面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到2009年底,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通信资费持续下降,综合价格水平自2005年以来下降31.6%。业务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权益保护日趋完善,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村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普遍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到 2009年年底,全国99.86%的行政村和93.4%的20户以上自然村接通电话。
通过向政府、企业、城乡家庭提供信息化应用服务,促进全社会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加速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有力推动了我国向信息社会迈进。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