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向玻璃生产强国迈进,未来期待标准突破


作者:邓小国 傅江平    时间:2010-12-02





11 月10 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60 太阳能光伏玻璃产业研讨会在广东深圳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我国已成为世界玻璃生产第一大国,但整个产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对此,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黄建斌认为,要推动我国玻璃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及更大发展,标准化是一个有效手段。

行业发展高速“滚雪球”

上世纪80 年代起,我国平板玻璃工业进入发展高峰,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至2009 年年底,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超过200 条,平板玻璃产量达到5.77 亿重量箱,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3%,已经连续20 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玻璃工业的生产规模、装机水平、产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玻璃加工企业超过4000 家,年产中空玻璃超过两亿平方米,钢化玻璃1.8 亿平方米,镀膜玻璃超过8000 万平方米,夹层玻璃超过4000 万平方米。2009 年,在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低辐射镀膜玻璃、节能中空玻璃和太阳能光伏玻璃等节能玻璃产品的产量大幅提升,并且在未来还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玻璃行业在“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同时,面临着产能过剩、标准滞后、发展无序、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未来几年,玻璃行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因势利导,加快推进玻璃工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配置到优化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上来,注重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和新型玻璃产品,促进玻璃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准工作寻求新突破

“ 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涉及各个环节的玻璃标准体系,对于提升全行业整体的标准化技术水平意义重大。”黄建斌介绍说,2001 年,我国成立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初步建立起建筑用玻璃专业的标准化体系。该标准体系覆盖了玻璃行业的产品质量与检测、能源消耗、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包装、储运、使用等各个方面。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