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标准缺失,自主与融合并行或成解决之道


时间:2010-12-13





  中国既要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努力争取将我国自主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或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纳入国际相关标准中,同时还要允许国际通用行业标准与特定领域自主标准共生共荣。

 
  2010年下半年以来,物联网应用在我国已经扩展到智能电网、网络汽车、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保、城市管理、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业等10多个领域。与此同时,物联网标准的缺位也日益成为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焦点问题。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0全球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暨投资峰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标准的缺位不仅无法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将影响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组长张琪指出,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推动标准化工作至关重要。通过物联网能把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而要实现连接,就必须坚持标准、规范先行。


  谋求物联网国际话语权


  物联网标准体系既包括底层技术的标准,如频率、调制方式、接口标准等,也包括运营管理的标准,如用户认证、业务流程、业务标识等语法和语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在该领域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标准制定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交流,而长期缺乏统一标准将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


  欧盟信息社会化总司RFID部门负责人Florent Frederix表示:“创建全球化标准对于全球物联网发展非常关键。目前我们与中国相关组织的合作已经有进展,希望能够借此拓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物联网标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尽可能得到覆盖。”


  而事实上,目前欧盟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纷纷加快物联网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但在很多关键领域,美国与欧洲的物联网标准并不统一,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全球物联网话语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争夺日益激烈。


  一位国内专家认为,形成国家层面的物联网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话语权之争,这与3G标准有类似之处,因此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标准。我国应该加快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坚持技术和运营标准并重,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此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RFID中心工程师李一斌曾表示,RFID标准之争即利益之争,一旦中国失去RFID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中国的RFID产业无论是知识产权方面还是信息安全方面,必会受制于人。在此背景下,中国必须加紧制定RFID标准。


  张琪认为,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到来之际,中国必须把握住这个历史时刻,集中力量进行自主创新,抢占标准、专利制高点,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这不仅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和财源,更是信息安全与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