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的波动让企业无所适从。
从9月15日至11月10日不到两个月时间,国内棉价上涨超过70%。然而,密集调控下,“高烧”的棉价坐上了过山车。11月11日以来,棉价急速调整,回调幅度高达25%。暴涨暴跌之下,纺织企业陷入了浓重的彷徨与观望。
后市仍将高位运行
在国际棉价上涨、部分产区不利气候和投机炒作等因素推波助澜下,9月中旬,棉价发力疯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从去年初的10966元/吨一路陡峭上升,9月25日,一日上涨420元/吨,突破20000元/吨大关,棉价全面迈入“2时代”。到11月10日,棉价继续挺进“3时代”。当天,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棉花期货合约最高报价达到33720元/吨,创下自200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11月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部、铁道部等七个部门紧急提出六项措施,拉开棉价密集调控序幕。11月8日至10日,连续3天时间,郑商所接连发出七道通知,推出包括提高保证金、限制最大交易量、取消开仓交易手续费减半优惠等“去杠杆”措施。“提费又提保”的政策一出,获利资金纷纷出逃。
11月11日,成了本轮棉价上涨行情的“拐点”。郑商所棉花期货主力1105合约从当天起连续大跌,11月18日的结算价只有26955元/吨,一周时间每吨跌了近7000元。11月11日,国内现货价格也出现下跌,数次单日下调幅度每吨超过千元。
然而,目前看来依靠行政手段压制棉价上涨很难持续。
今年我国棉花总产量约为700万吨,用棉总量的1/3仍需进口,棉花供需失衡的局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据美国农业部(下称“USDA”)评估,自2005年~2006年以来,全球棉花消费量就一直大于产量,棉花库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USDA预计,2010年~2011年世界棉花库存量将连续第四年下降,并达到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范围内棉花供需依然偏紧。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