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压力逐步显现,轮胎企业“大洗牌”时刻来临


时间:2010-12-27





  前不久,轮胎生产大省山东召开了一场轮胎企业的技术研讨会,《轮胎产业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在会上被多次提及。显然,该政策的出台加重了企业技术升级的紧迫感。而记者采访国内多家轮胎企业也了解到,政策出台两个月以来,已经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理念上的变化。


山东橡胶行业协会副会长郑永祥认为,《政策》正在引起轮胎行业重新洗牌和布局。目前在山东的轮胎企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在规模以下,即使规模以上企业,2009年生产的2.92亿条轮胎中,子午胎也只有8687万条。仅在子午化率方面,要达到《政策》的要求,就有很大的难度。对一些以落后产能为生的企业来说,受《政策》的重创更是在所难免。


对轮胎企业准入条件,《政策》作了这样的规定:新建、改扩建载重子午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120万条以上;轻型载重子午胎和轿车子午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600万条以上;载重、轻型载重、轿车子午胎混合型项目,单品种生产能力也必须达到上述要求;工程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3万条以上。而除搬迁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外,2011年底前不再新建、扩建轮胎项目。


“《政策》的实施颁布,对制止我国轮胎产业投资持续过热可谓一场及时雨。”华南轮胎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勇智说,《政策》规定准入条件是适当和必要的。轮胎产业是规模经济,半钢胎600万条以下或全钢胎120万套以下的规模,从经济、节能、环保等各方面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轮胎行业缺少门坎限制,轮胎行业的盲目投资一直存在,不时出现“全钢胎热”、“工程胎热”、“半钢胎热”。仅广饶地区就有轮胎企业数十家,现有子午胎产能6000万套以上,在建产能5000万套以上。子午胎的盲目投资已经造成产能的严重过剩和资金的巨大浪费。据统计,我国全钢胎现有产能9000万套,同时在建规模3000万套左右。我国全钢胎产能已超过国内全钢胎需求(6000万套左右)近一倍。半钢产能过剩也非常明显。因此能抑制目前轮胎投资热非常有必要。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