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润率空间将成国内钢企兼并重组助推器


作者:栾国鍌    时间:2011-01-17





超低的利润率让部分民营钢企转投国有钢铁企业怀抱的同时,大型钢铁集团也加快了纵横联合的步伐。数据显示,2010年前10个月,国内最大的10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达到24472.72万吨,占全国粗钢总量的46.61%,比2009年同期提高6.28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而环顾近两年国内钢铁企业整合速度,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分析师赫荣亮认为,国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速度已相当快了。一方面,政府鼓励行业进行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整合行业内资源,在各省市的支持下,各大钢厂加紧扩张,促使我国钢铁企业形成了各地钢厂占据地区优势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后,行业经营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行业利润大幅下降,行业吸引力下降,导致了民营及小钢企的经营者从事钢铁生产意愿下降,而产业政策促使他们寻找出路,寻求大型钢厂投资是中小钢厂的选择。

尽管我国目前钢铁产业重组集中度尚低,没有达到国外企业的水平,但快速重组后,目前企业都处在磨合期,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新产能建设也将对重组后的钢铁企业形成重要影响。所以,2011年的钢铁重组,企业结构调整、理顺企业的经营构架是关键。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遗留问题依然不小。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性重组色彩过重,以至于市场化重组在钢铁企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少,”赫荣亮说,“举例来说,近期河北钢铁重组敬业等5家钢厂,河北钢铁集团分别持有各新公司10%的股份。”“这种重组过分流于形式,有民企迫于政策压力,有送给河北钢铁集团干股之嫌。”徐向春说。“这样的重组会导致各个主体的经营思路不一致,从而可能对企业的具体经营产生影响。当然,这还是重组中小钢厂,涉及到比如山钢重组日钢,以及东北的鞍钢重组攀钢、本钢等方面看,进展难度更大。”赫荣亮说。

而针对同一事件,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却给出了另一番解读。她告诉记者:“河北钢铁重组5家民企事件,对其他省份的钢铁厂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虽然是托管性质的重组,但是可以促使区域性的钢铁业强大,跟简简单单的‘抱团取暖’有本质区别。河北钢铁可以向5民企输出商誉、技术、部分进口矿资源,从而实现资产、资源、资本、设备、技术、产品的优化组合。不过,整合步伐是要有个过程,像欧洲曾出现过产能严重过剩,花了20多年时间进行调控、重组。”

赫荣亮认为,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是看重组行动能否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效益。目前,国内钢铁企业面临着重组后的自我调整,一般而言,重组成功与否,在重组的开始几年是难看出来的,在重组后的3~4年,企业经营能否步入正规,盈利可否持续,这才是真正判断企业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讲重组取得一定成功此类的话,为时尚早。“个人认为,明年钢铁行业重组,消耗吸收将是关键。”赫荣亮说。(作者:栾国鍌)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