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采访宁夏银川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时,一位负责人在谈到节能减排话题时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企业该使的劲都使完了,再让能耗和排放指标降下来,靠企业自身很难做到。有类似反映的企业并不鲜见。到2010年底,我国“十一五”期间首次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终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尽管还未发布,但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没有任何悬念,那么企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将与日俱增。
因此,政府、专家和企业都提出,要想使节能减排进一步取得成效,有赖于形成完整的节能减排产业体系,为各种类型的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服务。
前不久,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筹)发布《2010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对节能减排产业下了完整的定义:围绕低碳经济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大发展目标,以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三大行业为子系统,贯穿上游材料、设备供应商、中游加工、组装制造商及下游服务提供商和应用企业等产业链形成的综合性产业整体。《报告》同时强调,低碳经济产业化落地的主要载体就是节能减排产业,以及该产业服务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产业。
《报告》认为,节能减排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密集度高于下游,而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地位往往集中于中下游,也就是说,我国节能减排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整体处于国际分工中下游。
我国节能减排产业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发展并渗透到传统产业。早在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十多年来,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推动节能政策措施的出台,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其投资、技术和节能效果等优势正逐步显现,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同时,我国节能减排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经产业化。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