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过滤”中小企业


作者:叶文添    时间:2011-02-11





《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终于在临近春节之际推出,而这一时间已经比原定计划晚了10个多月。


在争论了近一年之后,此番《准入条件》并未超出大多数业界人士的预期,如在规模方面,规定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规模要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要大于1000吨/年;在能耗方面则提出,到2011年年底前要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并要求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这一结果跟一年前出台讨论之际并无太大变化。


从2010年1月这一《准入条件》进入讨论阶段开始,就面临诸多争议,如中小企业认为,项目规模大于3000吨/年的要求过于严格,而有实力的大企业则希望将项目规模提高到5000吨/年,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同时淘汰中小企业;更有不少部委领导认为,中国多晶硅发展过剩,需要进行控制,应该谨慎批准新项目。


其中,多晶硅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一直是争议的核心问题。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这些信息让决策层忧心忡忡。然而,后来显示的统计结果则出现了逆转:2010年,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在8万吨左右,但实际产量不到4万吨、全年进口在4.2万吨以上——行业缺口达到50%,“过剩之说”由此破灭。


尽管过剩之说不再,此番《准入条件》的落地仍将让整个行业面临一次大洗牌。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