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铁矿石谈判已经开始,这道困扰中国钢铁业数年的伤疤是否会继续作痛?
回顾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历史,基本上以中方“力不从心”的失败告终。虽然2010年度中方与三大矿商谈判一度僵持,但“曲未终人已散”,仍以中方默认三大矿商的季度定价要求收场。2011年,谈判形势的严峻较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2010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一路高涨,从年初的90美元/吨左右上扬至年底的超过140美元/吨。高额的原料成本再一次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魔咒,使今年的谈判举步维艰,令钢铁企业在新年初就开始“头疼”。
据悉,由于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我国钢铁行业2010年全年利润预计850亿元左右,扣除投资收益近80亿元,主业利润仅770亿元。工信部日前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砂平均价格为128美元/吨,上涨60.6%,由于进口铁矿砂涨价,我国钢铁行业为此多支出近300亿美元。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洛铁军日前曾预计,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仅为3.5%,低于各行业平均6%的利润率,在所有行业中垫底。相比之下,必和必拓2009至2010财年的净利润飙升116.5%至127.2亿美元,淡水河谷去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78亿美元,环比增长69.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铁矿石最大进口国。然而自从2003年加入国际铁矿石谈判以来,这个最大的买家却在资源定价上毫无话语权,而占世界铁矿石出口65%份额的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在价格谈判中一言九鼎。2010年,随着谈判的持续僵持,主导国际铁矿石交易长达40年之久的长协定价机制已经崩溃瓦解,转而执行基于指数的季度定价模式。
季度定价要求以现货市场实时变化的矿价为参照,每3个月确定一次平均价格,在钢厂与矿山间进行结算。矿价的参照标为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
有分析师表示,在这种机制下,中国更不可能讨价还价了。
而目前持续走高的铁矿石价格正是三大矿商乐见的。有分析师认为,目前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并非在于供需,更多是由于人为的炒作。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