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个月内,天津聚龙集团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与江苏省靖江市的两个工业基地,将首次收到来自自己在印尼栽培、种植并压榨出的棕榈油。
作为国内最大的棕榈油企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聚龙一直从东南亚等地进口棕榈油,用作加工生产和贸易之用。2006年以来,聚龙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开辟了总面积为2.4万公顷的两个棕榈种植园。今年年初,作为配套项目的棕榈油压榨厂也在印尼正式开工并榨出首批毛棕榈油。
在《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看来,随着国际油脂原料供应的偏紧,去海外建设种植基地,控制上游原料,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一直在食用油领域缺失定价权的中国企业们的选择。
“我们只是希望以更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粮油竞争之中。”聚龙集团新闻发言人孙卫军对记者表示。
受控的原料与迷失的定价权
定价权的缺失,在过去一直是中国食用油企业的最大的一块“心病”。
据孙卫军介绍,食用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一为大豆及其加工附属品豆油,一为棕榈油。
以大豆而言,全球主要大豆产区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2000年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跨国粮食贸易商以资金及规模上的优势迅速向南美大豆生产国进行渗透,并在南美等国大力兴建仓储、物流、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巩固对当地大豆资源的控制,南美大豆约八成以上是通过美国粮贸商出售的。
另一方面,外资粮商开始在中国收购和建立压榨厂,并要求他们从自己手中进货。目前,四大粮商控制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
过去数年里,国内食用油价格的每次涨跌,企业提到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进口大豆价格的波动。
这也直接造成了2004年,我国企业因为集体高价采购进口大豆而导致全行业亏损倒闭的“大豆危机”。
与大豆一样,棕榈油也掌控在东南亚几家大型企业如森达美、金光、丰益等手里,他们在东南亚都拥有大面积的棕榈种植园。孙卫军坦言,中国企业在国际棕榈油行业中始终没有掌握定价权,只能作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棕榈油是调和油的重要原料,在调和油中的所占比例极大,棕榈油价格的上升也必定带来调和油价格的上涨。
以2009年年末的食用油涨价为例,调和油正是涨幅最大的品种。而当时业内专家的看法也认为,食用油的涨价,正是受到棕榈油的影响。“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价格上涨得厉害,而且与原油价格挂靠很近。”
而调和油的主要生产企业益海嘉里,其母公司丰益也被看做是全球棕榈油的最大掌控者。有其他食用油企业的负责人曾告诉记者,正因为其在上游拥有自己的基地,上接棕榈油生产,下接小包装油,益海嘉里嗅觉也比国内企业灵敏得多。
此外,国外棕榈油价格的波动还直接影响到国内大量的食品生产企业。例如在方便面生产中,棕榈油的原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左右。而棕榈油也是此前方便面企业涨价的主要说辞。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