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前2个月,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8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截至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5亿载重吨;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8%、63.4%和41.9%。
这组数字说明,中国已跻身世界造船大国之列,甚至占据部分竞争优势。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带来的产业转移的利好,形成量的积累后,如何实现质的飞跃,做强中国造船业,仍然是摆在中国造船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际权威造船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今年4月7日的数据显示,韩国造船行业承揽的新船舶数量达90艘,中国则为88艘,并且多为具有高附加价值的造船订单。如此看来,短暂的领先和喜悦之后,中日韩三国的造船业竞争正在步入“深水区”。
转移:中国跻身造船“第一梯队”
造船业具有周期性,在经历了起起落落之后,造船业的泡沫被挤压,产业慢慢发生转移。也正是在2010年,中国造船业在新船建造合同、交货以及订单总规模方面,首度超越韩国跃居全球最大造船国。
根据国外媒体统计,目前全球船舶建造订单吨位总和为3.563亿吨,中国造船厂占世界水上运输设备建造总量的69.4%,韩国仅占23%;而在新得到的造船合同规模方面,中国造船厂的新订单规模也居全球首位。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每年1月份的造船订单量大致反映当年订单趋势。但也有观点称,这是由于1月—2月中国主力船型散装船订购数量增加而发生的暂时性现象。
今年订单量的大增,与国际金融危机时撤单的低迷状态形成鲜明对比。2008年9月份以前的6年时间里,世界造船业处于一轮上升繁荣阶段,全球新船订单量由2003年的3500万载重吨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2.5亿载重吨;2008年9月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造船业进入了低迷期,2009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仅为1149万载重吨,还不到2003年的一半。
这次造船业的萧条加速了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对于这种转移,有学者称之为“自然地产业转移”,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造船业的低迷加速了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的速度,有利于我国造船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促使我国造船业真正变成造船大国。从三大造船指标世界占比来看,说明我国已成为造船大国,但目前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我国距离造船强国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全球船市主要是韩国、中国、日本格局,但在整体竞争水平和实力方面,中国造船业还有待加强”。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