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榨产能持续扩张
“政策来得太晚了,现在的大豆产业中的民族加工企业已经大部分被挤出局,外资在大豆加工产业的布局早已完成。”九三粮油的一位管理层人士感叹道。4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一批的《外商投资目录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将限制外商投资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油茶籽等各类食用油脂加工和玉米进行深加工投资。
而根据2008年出台的《外商投资目录指导意见》,发改委只对外资投资限制了大豆,油菜籽和玉米这三个品种,如今则是对食用油全品种进行了外资投资限制。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份迟迟到来的文件无法改变现有外资粮商主导国内食用油市场的格局。
无法估量的外资粮商
根据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这份新的目录征求意见稿是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是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上进行的修订,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是4月30日。
对于这次新目录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从去年才开始对国内油脂行业采取保护措施,并对新的油脂产能进行开工限制为时已晚,嘉吉、益海、AMD等跨国粮商早已经在中国布局齐备。
事实上,关于外资粮商渗透中国粮油市场,危害中国粮食安全的警告声一度响起。
“外资粮商究竟控制了国内多少粮油加工企业,官方没有统一的数据,而且这个真实的数据可能永远是个谜。”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述,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在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私自批准外资开设新的压榨产能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一份广泛流传的数据表明中国64家大型油脂企业总股本的66%控制在跨国粮商手中,中国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0%。而食用油市场的金龙鱼等外资品牌几乎占了大半个中国的食用油市场。
而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最新公布的大豆压榨集团实力分布表,外资的压榨企业占47.2%,国产的油脂压榨企业仅占42.9%,但外资粮商对此进行辩解认为这份数据中外资所占比重要比实际的大。
“食用油产业的产能汇报是根据政策变化而变化的,2005年以前是多报,争取政策优惠,因为那时投资农业的外资企业除了能获得三减两免的政策优惠,在银行贷款,税收方面也都有优惠”,青岛国融集团农产品研究员王健表示,由于近几年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对外资从事粮油的政策收紧,外资的产能便在统计数据中逐渐缩小。
在食用油全品种中,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为主要品种,棉籽、油茶籽等都是小品种、小份额,国内外资金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花生油和菜籽油是我国传统优势油种,由于大豆油压榨行业的话语权已被外资掌控,发改委出台的这道新的指导目录也旨在保护菜籽油、花生油等品种市场。
目前在国内进行油菜籽食用油加工主要有益海粮油的金龙鱼,湖南的道道全等等,国内花生油的知名品牌有鲁花、福临门、长生等。
然而,现在菜籽油的压榨能力已经高出了实际需求的一倍,行业整顿在即,但是,即使早已加以限制,中粮、益海嘉里等大型企业的压榨能力仍在提高。
由于菜籽油在国内植物油消费中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少,国内油菜籽、大豆等油料种植面积也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凭借充足的资金,大型压榨企业将在未来的原料抢购中夺得先机,这将进一步使资金实力差的国内小型菜籽油压榨厂频临倒闭的困境。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