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化工市场展望:尿素成本高企竞争加剧


作者:周和平    时间:2012-01-17





2011年国内尿素市场是近年来行情最好的一年,价格大幅上涨,表观消费量上升,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整体而言,2011年尿素出厂价格较2010年大幅上涨300元(吨价,下同)以上,涨幅高达20%,不少企业的年均出厂价超过了2008年,创历史新高。预计2012年国内尿素市场供需矛盾将有所加大,市场竞争加剧,另外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出口市场也不容乐观,但受制于高生产成本,国内尿素价格预计仍将在高位运行。综合分析,2012年尿素出厂价的合理价位在1900~2400元,市场批发价在2000~2500元,零售价在2100~2600元。


2012年尿素市场总体来看情况较为复杂,面临的变数较多,可能是近年来情况最为复杂的一年。


——产能进一步增加 近些年我国尿素产能持续增加,2010年产能已达到6700万吨,2011年突破7000万吨大关,其中有效产能在6000万吨左右。2012年是我国尿素产能增加较快的一年,内蒙古、新疆等地一批50万吨级以上的尿素装置将投产,再加上山西、湖北等地30万吨级以上尿素装置投产,预计2012年我国将新增尿素产能600万吨以上,这样有效尿素产能将增加至6600万吨。2012年全国尿素产量预计将超过5800万吨,比2011年增长3%以上。


——需求基本平稳 尿素需求包括工业和农业两部分,其中80%以上为农业需求。从农业需求看,国家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三农投入不断加大,2012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50千克102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这是我国小麦保护价首次突破百元大关。预计201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也将继续上调,为尿素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工业尿素方面,前些年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预计2012年工业尿素增速将放缓,主要原因一是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将下调至9%以下;二是工业尿素的两大下游产品脲醛胶、三聚氰胺都与板材及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受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影响,2012年房地产行业预计景气度不高,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板材及相关行业的出口状况也不会太好。


近年来我国尿素需求年增长率一般在3%左右,考虑到近期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价格大幅下跌对2012年化肥市场形成隐忧,另外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氮肥用量等等,预计2012年我国尿素需求量仍将保持在5200万吨左右,与2011年基本持平。


——出口不容乐观 2012年化肥出口政策明确基准价要扣除关税,对尿素出口有一定的利好,但小包装化肥和二元肥出口关税大幅提高形成利空,总体来看出口政策趋紧。


另外,随着新增产能的增加,2012年国际尿素市场竞争激烈,且自2011年12月开始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下跌,我国尿素出口难度加大。预计2012年我国尿素出口量在350万吨左右,具体出口量还要看国际尿素价格高低。如果国际尿素价格跌至300美元以下,那不仅我国尿素难以出口,恐怕还会面临进口问题,形势更加恶化。


——成本在相对高位运行 2011年12月1日开始,全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上调3分钱,化肥电价上调幅度高于平均水平,约在4分钱,湖北等个别省份超过6分钱,尿素厂家成本大多增加30~50元,高的达70元左右,是近年来尿素企业用电成本增幅最大的一年。天然气价格由于一直偏低,2012年上调可能性较大。煤炭价格也将在高位运行,但2012年煤炭价格存在着一定的下跌可能性,一方面国际和国内经济都可能出现下行,对能源需求减弱,石油、煤炭价格都可能下滑;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对电煤限价,而电煤是煤炭的消费主体,电煤限价有可能带动整个煤炭价格走低。成本高企将推升尿素价格。


——区域特征明显 随着新疆、内蒙古等一批优势尿素项目的建成,2012年尿素市场的区域性特征将更加明显。由于煤电价格低,西北地区的尿素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将成为尿素低价地区。而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尿素厂家少、成本高,同时又是化肥主要消费区,将成为尿素高价区。另外,由于现在经销商大多不愿多库存,怕承担风险,蓄水池作用大幅下降,如果运输不及时,不排除短时间内个别地区尿素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现象。


——新产品面临机会 目前新型尿素如多肽尿素、双酶尿素、聚能尿素,腐植酸尿素、SODm尿素、硫包衣控释尿素等大量涌现。对于厂家而言,新型尿素比普通尿素利润更高,每吨能高出一两百元,企业愿意多开发生产;经销商因利润较高愿意多经销推广;农民因提肥效高、性价比高而乐于使用。此外,随着BB肥的不断发展及机械化施肥的增多,农民接受程度增强,大颗粒尿素也面临着一定的市场机会。(本报记者 周和平)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