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光伏产业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依然如过去几年一样热情高涨,光伏巨头纷纷跑马圈地,扩大产能。而进入下半年,行业形势发生了逆转,随着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价格连续下降,直逼成本,以及国外市场的持续低迷,各上市公司业绩惨淡。美国的“双反”调查又使光伏企业雪上加霜。光伏产业在“内忧外困”中,走过了充满酸甜苦辣的2011年。
喜:光伏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
2011年,为规范光伏市场的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2011年8月1日,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正式施行,这对光伏发电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及2011年12月31日以后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外,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此次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出台被业界视为启动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一针强心剂。将有利于改变我国光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1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反应。
大型光伏企业认为价格适中合理,而中小光伏企业则明确表态价格过低。作为中游的发电企业则明确表示将以标杆电价为准,对光伏电池和组件采购成本实行价格倒逼。在产能过剩、市场萎靡的态势之下,光伏发电标杆电价的出台促使行业重新洗牌,这也将是未来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出台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新政,将从政策上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1年末,国家能源局宣布,正在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为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与之前透露的1000万千瓦的目标相比,提高了50%。这也是年内,有关部门第二次调高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而年初国家规划的目标为500万千瓦。
对于提高太阳能发电目标装机容量的原因,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促进、扩大国内光伏市场的需求外,太阳能发电目标的调整“还是从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来考虑的”。
及至年末,太阳能发电行业又迎来第三大利好。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实行。根据该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将调整为8厘/千瓦时,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此次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是为了弥补补贴资金缺口。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比增长近50%,2010年征收的100亿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仅能满足国内企业70%的补贴资金需求。而201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速也在50%左右。
电价附加资金的提高,将足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装机目标,对太阳能发电15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的实现也是可靠的保证。在海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启动国内市场是弥补出口缺口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上游企业产品价格暴跌、效益下滑的形势下,提高电价附加,将有助于企业利润回升及缓解生存压力。
2011年6月,有媒体爆出了我国将在非洲建设40个太阳能光伏援助项目。这被业内人士看做政府救市的一个重要举措。欧洲市场持续萎靡之下,开拓新的市场无疑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光伏企业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
除了以上利好外,2011年1月,国家还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并于12月公布了第一批符合准入标准的20家企业。这使多晶硅行业向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里,太阳能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国家及各地的一系列措施,也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铺路。在这个漫长的寒冬中,光伏行业迎来了些许暖意。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