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正式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以及其中一项子规划《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从规划全文来看,除了一直强调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内容外,技术创新将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工作,成为“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看点。
工信部官员在对《规划》进行解读时特别说明,稀有稀土金属作为稀缺的战略资源,相关部门正在编制《稀有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在本《规划》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
重点强调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规划》中提及,要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
与之相对照的数据是,在“十一五”末期,有色金属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5%,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规划》中描述,在技术创新水平上,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呈现“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少,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仿制国外,关键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滞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主要以扩大规模的形式存在。2010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5.5%。
但随着我国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有色金属类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金属冶炼业务和低端产品已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特别是如电解铝这样已经明显产能过剩的行业,价格长期在成本线周围徘徊,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2011年冬季还出现全行业亏损。
但与此同时,航空航天用铝厚板、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仍主要依靠进口,企业数量多,实力弱,是典型的“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空白”。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关键新合金品种开发要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汽车用铝合金板等高端铝合金板材20万吨、高强镁合金压铸及型材和板材15万吨、高端钛合金材2万吨的生产能力,重要功能材料取得突破,基本满足大飞机、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需求。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