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8月国内核电安全大检查的结束,特别是在最终调查报告得出"国内已运行和在建核电项目安全有保障"结论后,业内对于新建核电项目重启的预期便与日俱增。核电管理部门相关人士也在不同场合释放出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信号,"核电继续安全高效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业内共识。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开始重新接到来自核电站运营商的订单。这成为核电项目重启的"融冰"信号。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近期国内一些重要核电站项目已开始恢复建设,相关的核电设备供应商也陆续重获新订单。哈尔滨电气集团近期接到江苏连云港(601008)田湾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的核岛主设备订单,而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也于近日开始恢复建设。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提出,导致国内主要设备供应商近400亿元的订单被停止交货。东方电气(600875)下属东方重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日本核事故之后,核电站运营商对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直接影响设备的交货速度,致使公司去年全年订单完成情况受到一定影响。"如果今年项目重启,则公司新订单有望及时延续上,而不至于出现中断。"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编制完成核电装备制造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在此背景下,众多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整个核电事业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核电装备制造业将迅速告别日本核事故的阴影,转入全面回暖期。根据市场预测,未来5年,国内核电装备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元,到2020年有望达近万亿元,以AP1000和EPR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
标准提高将带动核安全产业化
不久前,环保部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送审稿》即《核安全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国内建设的核设施及相关领域将全面提高核安全标准。该《规划》在核电、研究堆、燃料循环、核技术利用、核安全设备、铀矿冶、早期核设施退役治理,以及科技进步、应急、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规划颁布实施,未来国内核事业发展将带动起包括核电安全技术装备、核燃料处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发展。
在核电安全技术装备领域,高标准对传统核电设备供应商提出技术更新换代要求,从目前来看,三代核电技术全面取代二代技术已成大势,而三代技术中的AP1000凭借其安全高效性将逐渐成为未来核电技术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电安全主体技术装备之外,包括管道、安全壳、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及支承锻件等在内的民用核安全设施有望崛起另一大市场。目前,国家核安全局对于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采取许可准入制。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年,有超过20家企业相继获得该项许可证,上市公司中的东方电气、南风股份(300004)、陕鼓动力(601369)等位列其中。
此外,核废料处理市场也有望成为核安全产业化的主动力之一。长期以来,国内核电业界一直有"重前端、轻后端"的现象,即更重视核电站选址、设计、建设等一系列前端环节,而忽视诸如核废料处置等后端环节。这使得目前国内亟待处理的核废料产生量十分庞大。据测算,如果以到2020年核电装机达7000万千瓦的目标计,届时国内的核废料量将达3.85万立方米。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果采用现有技术对核废料进行处理处置,那么其中的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处理和处置的投资就可达700亿元,高放射性废料处置规模可能更大。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停滞近一年的核电新建项目审批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内恢复重启。相关人士透露,按照国务院此前部署要求,新建项目审批重启须待《核安全规划》出台后才可恢复。目前,该规划已经过环保部审议通过,并送审。国家能源局则被要求抓紧制定出台《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种种迹象显示出,在坚定核电继续安全高效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管理层正在酝酿核电新建项目审批重新开闸。
另据透露,由于2011年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实际发电量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为顺利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政策上将更注重水电和核电两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预示着《核电中长期调整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核电装机目标数字或将不低于预期目标。按照目前业界的共识,这一装机目标将不低于7000万千瓦。
来源:中电新闻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