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生物质能产业始终以积极、坚韧的姿态行驶在不平坦的道路上,一路走来,有喜有忧。中国航空生物燃料首次验证飞行成功、世界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厂在粤运营等“喜事”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树立了信心,而以世界最大的非粮燃料乙醇企业被迫停产为代表的热点事件却凸显了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致使市场担忧情绪蔓延。
政策助力借东风乘势而上
2011年,生物质能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从年初至年末,多项政策接踵而至。
2011年6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划定了废弃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的适用范围,详细列出四种免征消费税的生物柴油原料。
有专家表示,生物质能的相关扶持政策日益指向“货币化”。未来5年,多项税费减免等实质性支持也有望陆续落地。
10月初,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配有《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项实施方案》。
同时,《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再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合力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工作,计划“十二五”期间兴建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目前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已达108个。仅以绿色能源示范县的补贴为例,中央财政对生物质能发展的直接补贴就将达到47.5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秦世平认为,这种“毫不吝啬”的重金扶持,无疑将对生物质能产业化形成有力刺激。
近日,有媒体报道,《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门附有《生物质能源专项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3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3000万千瓦,在2010年年底550万千瓦的基础上分别增长1.36倍和4.45倍。其中“十二五”末,农林生物质发电将达800万千瓦,沼气发电将达200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将达3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利用量将达1000万吨,生物质乙醇利用量将达350万到400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将达100万吨,航空生物燃料利用量将达10万吨。
业内人士认为,“十二五”生物质能源规划除明确具体的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目标外,还划定了各子产业的相关目标。这一系列目标将发挥较强的政策引导作用,并为涉足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生物燃料领域的相关企业带来积极影响。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产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借着政策的东风,生物质能产业将快马加鞭、乘势而上。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