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能否解决造纸业“三大瓶颈”难题


时间:2012-02-29





  近年来,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世界造纸工业已走上绿色低碳之路。我国造纸行业却一直被历史遗留问题所困扰,环境、资源、结构是近年来制约造纸工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也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造纸工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传统造纸工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造纸工业转变。未来5年正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时期。


  深度减排门槛多多


  “十一五”期间,造纸龙头企业率先作出绿色承诺,提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停制浆造纸企业2000多家,淘汰落后产能1000余万吨;已建成的先进产能的质量、消耗定额、污染物排放负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造纸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95.2万吨,比2005年的159.6万吨降低40.4%,排放强度由万元产值0.069吨降至0.018吨,降幅为73.9%。但作为COD排放第一、氨氮排放第二的重点控污行业,造纸行业未来的减排压力有增无减。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产能仍占35%左右,是行业主要污染源,COD排放量约占行业排放总量的47%,难以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亟须加大改造或淘汰的力度。


  “产能增长快,工程减排空间收窄等因素也给减排带来较大压力。”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张震宇分析认为,造纸行业单位产品排放强度要高于其他行业,未来工程减排空间大幅收窄,管理减排和技术减排等进一步考验企业。另外,根据规划,造纸行业“十二五”产能将达到1.2亿吨,比“十一五”增加约1/3,这意味着排放增量较大,消化增量的压力加大。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落后产能和超标排污。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钱桂敬坦言,造纸行业小企业多、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造纸行业小企业达到3303家,企业平均规模偏小。


  近年来,造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不减。但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以往核查发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也存在一定“水分”。统计显示,2011年1月-9月,造纸行业产量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13.6%。为什么产能没有明显增加,产量却在9个月内增加了1000万吨,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实际产量大幅增加,暴露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同时指出,淘汰落后产能涉及财产损失、职工就业、财政收入等多方面问题,职工安置困难多、难度大,随着未来淘汰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大,涉及人数会更多,给地方财政造成的压力也会加大。目前,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善,配合机制没形成,政策措施没执行到位,有不少地方至今还没有建立淘汰落后产能财政补贴的专项资金。


  指标给先进的产能


  根据《规划》,2015年,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比2010年降低10%-12%,氨氮排放总量降低10%,实现增产减排。我国造纸行业已经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而深入减排怎么挖掘空间?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对钢铁、电力、造纸、印染4个行业实行行业总量控制。张震宇指出,对上述重点减排行业,国家将提出有针对性的、较其他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除了继续进行治污设施建设外,管理、技术的减排潜力挖掘成为重点。造纸工业新的排放标准从去年7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对行业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挖掘减排空间,首先是要推进全行业的深度治理,加强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张震宇透露,“十二五”期间,造纸企业没有上碱回收设施的要“补课”。除此之外,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正在酝酿针对性措施。比如效仿污水处 理厂、电厂,对造纸企业实施全过程中央控制,加强对生产工艺、污染治理设施重要运行参数的记录和控制,做到治污设施运行情况要可见可控,实时记录。“这是对造纸企业环境监管的一个思路,至于具体的技术细节,参考哪些关键参数,要靠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 我们正在和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张震宇表示,这并非给企业套“紧箍咒”,是为先进企业营造一个规范、公平竞争的环境。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