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农机工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时间:2012-03-09





2011年,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农机工业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全年共实现总产值2898亿元,年增幅在33.7%左右,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回顾分析一年来行业运行与发展情况,笔者欣喜地看到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集中度提高 地区差距缩小


  2011年,我国农机工业不断向区域均衡性发展,工业布局呈现较大的变化,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农机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各地GDP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各地对农机工业的发展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全国农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山东省继续保持农机大省地位,江苏省依然是日本等外资企业青睐、崛起之地。河南、河北两省农机工业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山西、陕西新涌现出一批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的农机工业也后劲十足,有了长足的发展。东北重视大型农机的制造,招商引资力度非常大。广西、广东特色农机、山地农机、个性化农机制造开始起步,重庆、四川小型农机制造、经营非常活跃。


  农机工业继续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和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行业。


  2011年,农机行业产能和制造能力快速提升,农机产品的制造水平整体有较大的提高,农机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过渡的步伐明显加快。近两年,农机企业对制造装备和制造手段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力度都比较大,而且更注重产品的制造工艺。对机加、钣金、喷涂、装配、检测等工序进行技改升级,广泛采用数控技术,整个行业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的能力大大提高,进一步缩小了我国农机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产品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的供应。以玉米机生产为例,短短一年的时间,其制造能力就从供应不足演变为产能过剩。


  目前,大企业在农机工业中的优势尤为明显,龙头企业的行业主体地位和垄断性更强。2011年全国农机工业50强的企业数量仅占规模企业的1.8%,但其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的47.8%,实现利润占行业总额的40%。同时,市场份额非常明显,迅速地向大企业和优势品牌集中,中小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特点和精益之处,才能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农机工业今后几年还将是投资的热点领域,大量资金的涌入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老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制造水平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在扩大产能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或减少“短贷长投”。农机工业是涉农行业,行业的利润一直相对偏低,流动资金、短期借款过度投入到不动产,资金链容易出现断裂,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必须量力而行,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能攀比和盲目跟进。


  质量显著提升 趋向大型化、专业化


  2011年,农机产品质量总体有显著提高。以往国内农机工业一个主要的突出问题是质量不稳定,农机产品的可靠性一直是农民投诉的热点,也是企业担心的焦点,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2011年,农机产品尤其是大中拖拉机、四行玉米机等大型农机具的整体质量普遍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国产农机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控制水平提高得非常快,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在快速缩小,连续无故障作业时间在大大延长,行业的信誉度不断提升。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任务还十分艰巨,全行业必须继续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以产品进步为核心的竞争,要在竞争中获得领先,不遗余力地抓好产品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