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减税”成众多企业的共同呼唤,这对纺织行业来讲更为迫切。多位纺织行业的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共同呼吁,在今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纺织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生存困难,亟待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
税负重或导致竞争力下降
“作为人大代表,我已经就棉花问题提了五次议案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棉实业集团董事长孙应安说。他所提的棉花采购加工增值税的“高征低扣”,是全行业多年来持续呼吁的话题,但至今仍然收效甚微。
棉花是棉纺织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占总生产成本的70%以上,长期以来,棉纺织企业棉花购进抵扣税率为13%,而棉纺织产品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差额税费一直由企业自行承担,这就意味着即使不增值,棉纺织产品也要承担4%的税赋,这对利润本就十分微薄的纺织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去年到今年以来,整个棉纺织行业,受到国际形势以及用工紧张的影响非常困难,70%企业利润率在0.7%以下,比银行利息还低。”孙应安说。
另外,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及配额制也造成纺织行业税负压力加大。我国自2005年开始对89.4万吨以外的新增配额进口棉花实施滑准税率。即在进口棉花时,当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比国内低时,自动提高进口税率,使进口后的棉花价格与国内棉花价格持平。纺织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产品是国际市场定价,滑准税的实施使得国内外棉花价格价差逐步拉大。
近几年,我国棉花价格出现“过山车”,为稳定棉价开始实施临时收储。截止2月底国家累计收储棉花近270万吨,占年度产量的近四成。此举虽有利于稳定棉价,但也进一步拉开了国内外棉花价差,目前国内棉价已高于国外棉价超过4000元,这将使得我国纺织行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国际竞争环境中。
“毫无疑问肯定是有影响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整个纺织品出口基本数量上没有增加。比如美国市场,现在的毛巾跟棉制品出口都下降了,谁增加了?印度增加了,原因很简单,它棉花便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
孙应安也表示,现在棉制品的价格竞争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很多价格报出去之后,基本上订单就流失了。
企业为避压力向东南亚转移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经济增速减缓、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用地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等方面困难及2011年以来国家为抑制通胀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使得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为困难。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新对外公布的消息,去年我国纺织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呈现放缓势头,出口数量和行业利润增幅下滑尤为突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利润2956.42亿元,同比增长25.94%,比一季度增速回落27.6个百分点。目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在80%以上,但部分中小微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困难较为明显,珠三角一些产业集群的开工率仅40%左右。
在多重压力之下,据调研目前不但相当比例的国际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国内不少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也出现了到东南亚办厂的趋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