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工信部公布《太阳能光伏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划》,它的出现让徘徊在悬崖边上的光伏制造企业似乎看到了方向和希望。
仔细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出《规划》剑指光伏产业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市场和成本。然而,《规划》的针对性何在,究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划》能否得到全面顺利地实施?
产能发展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
《规划》发展目标中首条便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
而这一点被众多业内专家看作是《规划》的核心和要点,旨在合理控制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严重过剩的产能。“未来产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关键看产能。”中国可 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
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吉瓦,预计今年产能在40吉瓦以上,产量将超过24吉瓦。而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去年预测,未来两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在30吉瓦左右。
由此看来,仅当前我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
我国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出口受阻,而国内市场又无法承受光伏发电昂贵的成本,进而无法消纳巨大的产能。产能的严重过剩被看作是当下光伏产业爆发危机的主要原因。
“《规划》虽然没有对我国光伏产业合理产能用具体数字界定,但已清楚地说明光伏产业的产品要适应两个市场需求,首先是国内市场,其次是国际市场。”孟宪淦说。
“另外,标杆上网电价含国家财政补贴,因此‘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划包括对国家财政的考量,规划装机容量过大,补贴过
多,国家财政会有压力。”孟宪淦认为。
由于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尚未出台,对于“十二五”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尚无定论,但多方预测,这个量大概在15吉瓦左右,也就是说,未来三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有超过12吉瓦的增长空间。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成本昂贵,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主要靠政策驱动。
“《规划》实际在告诫国内光伏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产能和产量,切勿盲目扩大产能。”孟宪淦说。
技术才是降低成本的硬指标
对于光伏发电成本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每千瓦7000元,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每千瓦1.3万元,发电成本下降到每千瓦时0.8元;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每千瓦5000元,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每千瓦1万元,发电成本下降到每千瓦时0.6元。
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个目标相对较低。事实上,近期国内一些企业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已经降到每千瓦5000元左右,而售价已经下降到每千瓦7000元。“应该是一个平均值,届时,大部分产品生产企业可以达到这个标准。”孟宪淦分析称。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