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陈清泉院士在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重庆高交会上表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迎来发展机遇,应加强联合,突破障碍,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有“亚洲电动车之父”之称的陈清泉院士说,从事电动车40多年,现在是关键发展时期,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曙光已经来到,企业、投资者、政府都很关注电动汽车,但仍有三点需要突破:一是电动车的节能减排毋庸置疑,但是要降低电动车的价格,要接近普通汽车,挖掘电池的附加值;二是解决好汽车产业和电力产业的结合,解决基础设施。电动汽车需要充电系统和设施,对电力也是新的负荷,需要两大产业的联合,政府制定标准,各方利益协调融合;三是要有好的商业模式,比如在杭州有试点的时候,不买电池可能会便宜,可以换电池,也可以配送,利用晚上的时候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哥本哈根会议提出2050年要减少50%的排放量,也就是2050年要推出零排放的汽车。“中国经济发展快,汽车增长量和保有量都很高,又缺少石油,因此在中国发展电动车更加有迫切性和实际性。”陈清泉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说,我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2001年就开始了,但是产业化的步履非常艰难。国家推出“百城千辆”试点,试行财政补贴政策,但是符合指标的电动车还是没有产业化。各地有一些探索,如江苏省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站的技术标准,河南已经将电动车纳入到交通管理当中,发的牌照叫豫电XXXX号。“市场引导、低端切入、以小促大、多层次发展,给市场和消费者以选择权,政府部门给予引导,创造条件让市场需求的小型电动汽车尽快获得准生证,让能造出高质量适应市场电动汽车企业尽快获得入门的资格,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电动汽车的新兴产业,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就会突飞猛进,才能促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来源:新华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