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频传涨价消息,完达山、雀巢、美赞臣等集体提价,大有掀起新一轮涨价风潮之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轮奶粉涨价,“洋奶粉”依旧试图通过涨价牟利,加速在国内市场扩张。而以完达山为代表的国产奶粉则在多年价格未变的情况下,迫于成本压力和企业发展需要,不得不抛弃“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开始试图通过“涨价求生”寻求产业复兴。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部分婴幼儿奶粉市场发现,此次完达山奶粉涨幅较大,以完达山“元乳”奶粉为例,原价每袋56元的奶粉,提价后价格为60多元。“洋奶粉涨价是常事,国产奶粉涨这么多还挺少见。”哈尔滨市一家大型超市奶粉销售人员说。
作为国内奶粉产业的“老牌劲旅”,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谈起这次涨价原因时却显得颇为无奈:“面对成本不断攀升,完达山已经苦撑2年,现在实在撑不下去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出,市场销量减少,不得不采取“薄利多销”战略。而在进口奶粉猛烈冲击下,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加上生产、营销成本上涨,导致国产奶企利润下降,没有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推广,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最终陷入“薄利难多销”的困境。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等人表示,“洋奶粉”借国产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在轮番、连续涨价后,获取更多利润持续投入市场,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态势,导致国产奶粉在与其竞争时节节败退。
除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质量心存疑虑,导致国产奶粉销售状况不佳外,市场环境恶化也是国产奶粉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内奶粉企业负责人说,如今国产奶粉在一线城市生存比较困难。很多大城市的大型零售商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奶粉企业违规征收节庆费、条码费、开户费等,令国产奶粉难以承受。即便硬着头皮进入商场,由于资金实力较弱,没有雄厚资金投入后期宣传和营销,产品销量依然有限,这导致部分国产奶粉逐渐退出国内一线城市。
一位乳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在国内市场,外资奶粉品牌市场占总份额的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外资品牌则占据85%的份额。外资奶粉肆无忌惮的“说涨就涨”,显示内地乳业的话语权逐步被洋奶粉侵蚀。
面对国内奶粉产业所处的尴尬境地,业内人士认为,乳品行业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还关系到包装、原料、畜牧养殖等上下游多个产业,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如果“洋奶粉”市场份额继续扩大,我国奶粉市场定价权也将拱手让出。我国奶粉产业要想走上复兴之路,除了提高产品质量重获市场信任外,政府还需要对国内奶粉行业进行适当扶持和规范。
业内人士建议,对同样生产经营乳制品的企业,应按照其在拉动产业发展方面贡献不同而实行不同的帮扶政策,或对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技术改造方面的倾斜投入,促使国产奶粉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李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