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OTC产业增长滞后于医药行业水平


作者:袁雪莲    时间:2012-04-23





记者近日从在昆明举行的中美OTC非处方药创新发展论坛了解到,2011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近1400亿元。与会专家指出,由于我国民众自我药疗意识尚未普及,国家对非处方药管理尚不完善,非处方药与整个医药产业发展相比仍然滞后。

  专家分析,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处方药品市场。建议国家在制定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和医改政策时,更加重视和支持积极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并简化OTC注册与转换流程,积极扶持创建OTC品牌。

  非处方药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

  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家药监部门审定批准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这类药品大多用于多发病、常见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疾病的自行诊治。

  “这些小伤小病通过自我药疗,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认为,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发展非处方药产业,倡导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白慧良介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越来越重视健康,对非处方药物及健康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非处方药行业随之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我国非处方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加,2011年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占我国医药销售额的15%至20%,非处方药市场容量跃居世界前列。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非处方药近5000个品种,非处方药生产企业3000余家,非处方药物品种已具有较广的可获得性和普及性。预计到2014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900亿元,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处方药品市场。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及大医院,社区医疗资源不足,自我药疗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补充。”世界自我药疗产业联盟WSMI主席、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宇认为,目前我国非处方药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未充分释放。

  管理不科学意识不普及产业增长低于行业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我国老百姓自我药疗意识尚未普及,另一方面非处方药的很多特点并没有在我国的医药管理中得以体现,从而导致非处方药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医药产业相比仍然滞后。

  长期以来,受“是药三分毒”等传统观念影响,我国老百姓对于药品总是“敬而远之”,自我药疗概念在社会上尚未得以普及。不管是小病还是慢性病,老百姓大多都会选择到医院治疗,而不是到药店买药进行自我药疗。去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近1400亿元,医院销售就占了大约40%的份额。

  专业复杂的药品包装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自我药疗意识的形成。“为了避免一药多名,国家要求企业用专业化学名来标注说明,消费者往往看不懂,难以对症下药。”郭振宇告诉记者,我国公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商标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这对消费者认知非处方药却造成一定困扰。

  而在发达国家,非处方药的外包装往往会突出商标和患者容易理解的病症描述。葛兰素史克全球消费保健品研发部副总裁Stan Lech介绍,美国的非处方药品会在醒目位置直接标注“感冒药”或者“治疗腹泻”等内容,帮助消费者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症状的药品。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