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的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这是新世纪以来钢铁行业首次出现的全行业亏损,钢铁行业由此成为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
钢铁行业是我国工业的基础性产业 ,是支柱产业。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该行业的盈利亏损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运行和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观察点。去年和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今年预计全年GDP增速7.5%的目标更是首次“破八”。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一季度GDP的增速从2011年四季度的8.9%降至8.1%。尽管这个数字仍高于今年GDP增速7.5%的目标,但0.8个百分点的降幅却仍然有些出乎意料。与此同时,1-3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28.6亿元,同比下降9.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的全行业亏损,似乎有一定的必然性。
所谓“必然性”,应该从经济增速放缓的内在要求去理解,更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去理解。比如,当“投资拉动”不再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时,当前两年为保证经济增长而采取的“4万亿元计划”的刺激性作用释放殆尽之后,特别是在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且毫不松动的情况下,那些依靠大量投资支撑的、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钢铁企业,其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这个趋势,从去年已经开始显露。2011年10月,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已降至0.47%,“已接近亏损的边缘”。在77家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中,当时已有25家亏损,亏损面达32.5%,亏损额为21.25亿元。如今出现的全行业亏损,不过是进入亏损通道的必然发展结果。
人们还记得,在2005年前后,钢铁行业一片红火,众多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纷纷杀进,重组、扩张、增加产能,真有点“全民大炼钢铁”的味道。那时曾有专家提醒,钢铁行业已经产能过剩,投资过热,该刹车了。可惜的是,那样的声音没人听。现在,各种信息和分析都表明,我国的钢铁产能已达9亿吨。产能过剩,意味着供大于求,其直接结果就是钢铁行业迅速地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亏损。而这样一个基础性行业由盛而衰的巨变,前后不过5年时间。在这一期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投资钢铁行业造成的损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谁来为此买单,如何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人们思考。
进入微利时代或亏损时代的钢铁行业,当然还要继续干下去。事实上,有数据表明,就在全行业亏损的同时,就在本月上旬,国内粗钢日产量又创出日产203万吨的历史新高水平。对此,一方面应该看到,这其中有资金环境好转,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加快,以及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仍不断开工等因素;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钢铁行业的无序竞争仍然难以控制。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采取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强迫银行贷款等非市场化的手段,成为无序竞争的推手。如果考虑到一旦本来过剩的产量加速释放,必将造成后期钢价有较大回落的风险,不能不让人为钢铁行业再捏一把汗,不能不让人对宏观调控如何发力、调控目标能否实现而产生担忧。
从长远看,我国的钢铁行业要摆脱全行业亏损,要走出“高产、低效”发展萎靡不振的怪圈,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必须下大力量调整结构,压产,控产,“减肥瘦身”。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会继续亏损,乃至破产退出。一些企业可能会在主业之外开发辅业,另辟蹊径。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在整合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钢铁巨人。不论怎样,只要按市场规律办事,钢铁行业必然会重振雄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