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继龙,在第30届体博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制造”已占世界体育用品业65%的份额,但中国体育用品业在全球分工中仍处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未来须继续推动运动品牌发展,促进更多的“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
新华社5月19日消息称,马继龙指出,在约占世界体育用品业三分之二的“中国制造”中,有不少只是由中国企业贴牌代工,真正是中国自主品牌产品的份额并不高。而且,近年来,尽管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也出现了不少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但相比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名牌,它们仍缺乏品牌竞争力,因此获取的超额利润和收益也不及对手。有报道称,同样精工细料的运动服,国内品牌的利润只是国外品牌的三分之一。
因此,马继龙表示,走品牌之路,推进中国名牌战略,是中国体育用品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他同时坦言,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文化的积淀来成就品牌价值。
在经历了前些年平均增长率超20%的黄金期后,中国体育用品业受高库存、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自去年开始发展势头明显放缓。马继龙预言,今年有的企业可能会出现业绩负增长,但能够成功熬过这一轮调整期的企业,3、4年后业绩及品牌影响力都会有新的飞跃。
马继龙分析说,目前我国各类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有两万多家,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均不景气的背景下,产能趋于过剩,因此未来几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将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调整期。
来源:证券时报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