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市场扩容,药企需深耕品牌与渠道


作者:龚雯    时间:2012-05-2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4日宣布,经审定,板蓝根分散片等32种药品化学药品3种、中成药29种转换为非处方药简称OTC。业内人士分析,OTC市场在未来将进一步扩容,但对于企业而言,还需做大、做精博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所涉及到的部分独家品种短期利好有限。

  --OTC市场进一步扩容 2014年有望逼近2000亿元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而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资深信息分析师王彩娟表示,32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将进一步扩大国内非处方药市场,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进一步增加了选择自由度。尤其是此次有29种是中成药,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接受程度相对更高一些。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组织编撰的《中国非处方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10显示,2000-2009年间,OTC市场从253亿元增长至1209.5亿元,其中零售终端占整个OTC市场规模的60%。值得一提的是,自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非处方药注册和转换评价工作以来,截至2010年,先后有391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其中化学药品128个,中成药263个。

  由于人们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保健观念的变化,更加愿意对可以自我判断的轻微疾病和慢性病的康复及预防进行自我药疗,《蓝皮书》预计到2014年,国内OTC市场规模将达到1923亿元。

  --产品同质性高 企业需加码品牌、渠道

  “OTC市场将进一步扩容,但对于企业而言,能否占领市场关键还得看企业对于渠道和终端的控制力。”王彩娟说。

  公开信息显示,OTC市场中最大的品种是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容量可达到420亿元,但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

  其中,以感冒药市场为例,如果按照我国每年至少有75%的人会得1次感冒,每次感冒治疗费用20元计算,市场空间至少在200亿元以上。但我国中、西感冒药产品的同质性很高,使得感冒药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齐鲁证券分析师胡德军指出,一个OTC产品能否成长为大品种,一是看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二是看终端的推广力度,三是看经销商的铺货速度以及整个渠道是否通畅有序。

  另外,对于目前终端普遍存在的“高毛利首推”现象,胡德军认为,解决之道就是与药店建立品牌共赢的合作模式。公司一方面可以在终端进行各种促销、广告宣传活动,既提高了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也为药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向药店提供高毛利的二线商品,满足药店的需求。

  除了实体药店,OTC生产企业在发展药品网上零售时,亦是如此。

  华佗网上药店副总经理徐毅对记者说:“此次32种非处方药的转换,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有了更多可选择对象,但大品牌、精产品依然是我们最为看重的。”毕竟,网上零售药店刚刚出现,不少消费者接受程度有限,所以,品牌效应在现阶段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

  --独家品种利好不一 关注非处方药管理

  药监局此次公布的32种转为非处方药的药品中,部分产品在国内仅由一家生产企业生产,例如“金振口服液”、“刺五加脑灵胶囊”、“葛根汤合剂”等,其生产商分别为江苏康缘药业、山东仙河药业、南京星银药业。

  上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说:“上述产品转为OTC后,将为生产企业迎来更多销售机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利好,但关键还需看该品种在市场上的销量。”

  康缘药业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金振口服液”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2900万元左右,属于公司的大品种,预计未来公司会将此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市场布局。

  另外,王彩娟还表示,对于企业而言,除了品种以外,市场优势还受非处方药管理法规体系的影响,包括管理模式、定价等。

  据悉,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在“十二五”期间,将开展专题调研,提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在定价政策上实行区别管理模式的建议。

  业内认为,定价政策应充分考虑非处方药的市场属性,并引导企业提高质量和创建优质品牌。推动非处方药在医院和零售药店实行不同的价格加成体系,不应单纯根据医疗机构采购的中标价来制定非处方药在零售药店的最高零售价。对于未列入医保支付目录的非处方药,能够切实做到企业自主定价。(记者龚雯)

来源:新华08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