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是我国转型发展、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形成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多种先进制造业互相支撑的产业新格局。那么,机床工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机床工业进入战略转型期
进入21世纪,是我国机床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机床工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化竞争充分。机床工业开始高速增长,除国家政策引导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机床工业已基本由市场配置资源,属于市场竞争最充分、最活跃的行业之一。这一时期,一些民营企业,如万象、海天、三一重工、新瑞等大举进入机床行业。据统计,我国机床工业新增私人投资占比已经由2004年的40%上升到2010年的70%以上。
发展模式转变。以前,我国机床工业发展是“从无到有”时期,走的是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的模式,其发展规律是“自上而下”;而现在进入“从大到强”发展阶段,其发展规律是“自下而上”。在新的阶段、新的时期,我国正在迈入整机与零部件并重发展的道路,真正的创新时代已经来临。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也曾经提出主机发展优先,但到了60年代,迅速调整了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
发展路径变更。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走的是“贸工技”即贸易优先发展的道路,外贸政策是最强势政策。进入新时期,在大批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贸工技”向“技工贸”发展转变已是必然趋势。
创新推动新旧发展模式交替。机床工业将告别过去的“突飞猛涨”,进入一个平稳调整时期,发展速度稳定放缓也会使得各种矛盾“浮出水面”,价格竞争将会逐步转向价值竞争。竞争的结果会使产业优质资源进一步向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而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将会成为解决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也将是走向产业高端的最佳路径。
全球化使机床工业面临更严峻挑战
新时期,机床工业跨国公司全球化制造体系渐成规模。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得其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来构建起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并在全球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给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由于当前外商投资大量进入我国的关键基础件领域,对国内的基础零部件市场已形成供应链式的封闭垄断,不仅利润通过这个供应链传导出中国,而且对整个产业安全甚至经济安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跨国公司已从大规模制造活动的对外转移,走向研发、总部基地建立、投融资等职能的全球性扩张,并进而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构建起日益强大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
2011年6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随着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均提高了对中国企业的防范意识,加大对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口到中国的管控力度。机床工业的产业链较长,一个环节被“卡脖子”,整个产业发展就受到制约。总体而言,我们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本急剧上升。据统计,金属加工机床单台进口平均单价已由2007年的6.7万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1.1万美元。
此外,在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尚无明显迹象的大背景下,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面临的挑战将更多,摩擦将更为频繁,并将进一步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扩散,由产品贸易环节向制度环境扩散,由单一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调查向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产业竞争力调查等多种方式扩散。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美国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7年的67.4%回升到2010年的69.72%。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