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休闲食品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


时间:2012-06-26





有数据显示,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正在加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仍以外资、合资企业为主导。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本土企业与国际食品巨头竞争中,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的成功与否,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

  日前,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共发生37笔VC/PE融资案例,累计融资39.08亿元,仅2011年就有13笔交易发生,融资规模达20.03亿元,为近6年融资规模之首。截至目前,2012年共有3笔融资交易发生,累计融资规模为1.37亿元。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认为,在资本的推动下,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正加速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网数据也显示,2006年至2011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从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市场规模从296亿元增至2011年960亿元,增长幅度为269%。

  虽然我国休闲食品业发展迅速,但国内市场没有绝对的优势。

  6月12日,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外资、合资企业占据主导的格局。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表示,在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中,卡夫、百事、好丽友、雀巢等百年国际品牌以其优良产品质量、品类多样化、销售渠道广泛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各品牌约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

  “相比较于国外食品品牌的悠久历史,我国休闲食品类企业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步建立起本土品牌,目前国内休闲食品为主的企业如福建达利、顶新食品、盼盼食品、金丝猴奶糖、喜之郎等均建立于90年代后期,品牌成长较快,其产品品类基本可与外资品牌看齐。 ”万格表示。

  向健军认为当前国内食品企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不能凸显;二是企业数量庞大,“价格战”时常发生;三是品牌效应不强,无法形成有力竞争。

  万格说,由于休闲食品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小,不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因此国内休闲食品行业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行业比较分散,面临外资品牌入侵,并不像其它行业那样国内外产品质量和品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只是由于产品技术滞后、渠道铺设和终端零售商管理上存在差距,使得本土品牌目前仍然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产品贴近本土生活

  为了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去年年底,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继续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食品工业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

  今年年初,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快完善促进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破除投资障碍,降低经营负担,缓解融资困难。

  “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工业以及零售业十二五规划发布,或将对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和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

  万格认为,面对国际食品巨头对国内休闲食品市场份额的争夺,本土品牌在产品品类、包装、一二线市场渠道铺设等方面并不逊色,只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本土品牌产品研发和投入不够,产品质量提升仍有上升空间,日后其在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成功与否,将成为市场竞争的胜败关键。

  另外,万格表示,相对于外资品牌对国内地域文化匮乏,与当地大型经销商沟通不畅、对终端便利店优惠不足等问题,本土企业则更具优势,有望在资本的推动下占领国内更大市场。

  对于在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国内企业在市场上如何实现突破,向健军认为,本土企业成长空间主要在于开发具有历史文化背景、贴近当地风俗习惯的特色产品。

  向健军建议,在与国际食品巨头竞争中,本土企业之间可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联合,扩大势力范围。同时,以贴近本土生活习惯为方向开发新产品,着重开发绿色健康和具有特定功效的休闲食品为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