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无限,太空产业经济价值逐渐显现


时间:2012-07-10





  看上去远在太空的天宫一号和百姓的生活似乎相距甚远,但探索未知世界所产生的太空产业其实正日渐辐射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蕴藏的经济价值也在逐渐显现。


看得见摸得着的太空产业


  乘飞船到太空生活几天,需要人类集中最为先进的科技知识。其中的发明、创造,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从天气预报到导航定位,从风云二号到北斗卫星,太空产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


  现在市场上畅销的各类智能手机,几乎全部都带有GPS模块,这一功能就离不开太空中的导航卫星做指引。汽车上使用更为广泛的导航系统更是直接受益于航天产业的发展。


  国内领先的导航地图、动态交通信息及汽车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四维图新就是在这样一个细分市场里迅速成长、壮大的企业。公司总裁孙玉国认为,无论是公司,还是整个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壮大,与整个航天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很多最早应用于太空的科技成果早就已经在我们身边大显身手。比如很多知名运动品牌推出的吸汗透气的运动衣,其材料就源于航天工程。应用于航天服上的“间位芳纶及绝缘材料”,由于能承受200摄氏度的高温,广泛应用于消防、电力等行业。


  除了航天工程自身技术的转化之外,一些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的实验也有着很好的成果转化。


  太空育种就是其中之一。从1999年神舟一号搭载一些农作物种子上天,开展“太空诱变育种”开始,一些大个头、高产量的食品就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航天辣椒、航天茄子、航天番茄、航天豇豆……数据显示,航椒10号除了耐低温寡照高湿之外,亩产鲜椒达4000公斤左右。

1:X效应助推经济发展


  在上海宇航学会高级会员、“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张祥根看来,太空经济效应主要可以总结为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商业效应、管理效应及人力资本累积效应。


  一方面,不断发展的深空探测探求技术,持续带动和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转移,也将直接导致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总经费约390亿元人民币。他表示,航天工程本身的投入可以转化成大量的经济产值,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则可达到1:8至1:14。这意味着投入100亿元在航天工程领域,辐射的产值可以达到800亿元到1400亿元。


  实际上,从A股上市公司中,也可以对此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财汇数据统计显示,航天军工这一概念板块中共有75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这些上市公司在201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总额达到了150亿元。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