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美国、欧盟、日本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提出请求,要求就中国稀土出口施加限制成立“专家组”,中国方面表示,不能接受成立专家组的决定。
最终,会议推迟了成立专家组的决定。
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相关规则,上诉方在两周后有权再次提出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专家组很可能将在7月23日召开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设立。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在积极申诉稀土出口管制必要性的同时,我国应一如既往地把重点放置在对稀土开采的规范治理上。毕竟,规范管理才是科学发展我国稀土产业的必由之路。
稀土纠葛的背后
面对美国、欧盟、日本在稀土出口问题上的责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公开发表谈话,郑重表明中国政府在稀土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中国稀土政策的目标是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无意通过扭曲贸易的方式保护国内产业。”
沈丹阳强调:“中国对稀土开采、生产和出口的管理,完全基于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今后中国将继续在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和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额总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相关人士则进一步表示,中国历来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二十条为依据,基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稀土实施管理。此前,中方也曾多次强调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WTO规则。但美欧日对这一合理行为却有意曲解、横加指责,将争端的矛头直接对准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企图在我国稀土资源防护线上撕开一个缺口从而获得廉价的稀土资源。
据了解,就在一些国家极力鼓噪中国开放稀土自由出口的同时,几乎所有WTO成员国却惊人一致地对本国资源性产品出口加以严格限制。如美国就极少开发本国丰富的石油资源,日常消耗主要依赖进口;日本不仅关闭了国内的生产型煤矿,甚至还将从其他国家购买的煤炭产品填埋在地下作为战略资源……
“稀土也不是中国独有的资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大量的储存。因为稀土开采破坏环境,所以这些国家均将自己国内的稀土资源‘冷藏’起来,或者刻意少进行开采。”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这场贸易诉讼,主要是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而这次纠纷与其他贸易争端不同,其终极目的就是要求中国出口稀土,却将开采稀土造成的环境污染留在中国。”
环保底线不可动摇
资料显示,中国以世界23%的稀土储量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稀土供应。与此同时,中国稀土行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却日渐突出。
据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介绍,稀土开采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同时,由于轻稀土矿多为多金属共伴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
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稀土资源,自2008年以来,中国开始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实行出口配额管理。按照惯例,每年商务部在年初和年终分两批公布获得配额的企业和配额数量。截至今年5月16日,商务部已下达稀土出口配额21226吨。
“当前中国选择稀土出口限额管制属合理之举。由于中国资源法和环保法不完善,稀土矿区尤其是南方稀土矿区牵涉的利益复杂,不可能单纯通过行政指令整治稀土开采,因此通过稀土配额出口等需求管理较为有效。”傅蔚冈表示。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1年年底,江西51家稀土企业全年稀土利润64亿元。而仅赣州一地,开采稀土形成的污染却需要投入380亿元的费用来治理。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