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本土化智能制造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0%。力争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子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发布。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接受本报专访时,对《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智能装备的发展重点作了权威解读。
中国工业报:《规划》首次提出了智能制造装备的概念,即“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结合当前我国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背景。
装备司: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但作为一个正在培育和成长的新兴产业,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仍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等问题。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作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规划》编制组对30类制造业按照加工对象进行分析,《规划》重点选择了其中对国民经济重要性强、带动范围广、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
中国工业报:这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所涉及和涵盖的行业领域有哪些?是否代表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方向?
装备司:八类智能制造装备主要是成套装备,突出制造业所需装备,针对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印刷等制造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需要,通过集成创新,开发八类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重点,除了上述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外,还包括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点应用示范推广等。
在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方面,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重点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等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
在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方面,围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研发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八个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
在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方面,将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军工、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规划》提出实施创新发展工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突出品牌质量建设、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五大任务。
中国工业报:围绕上述重点领域,未来5~10年,我国智能装备的发展要实现哪些突破?具体目标是什么?
装备司:总体目标是:经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