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花”释放大潜力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热潮涌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1-28





  入冬,各地滑雪场陆续开板,新一轮冰雪“热”蓄势待发。而就在立冬前一日(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为冰雪经济发展添了“一把火”。


  《意见》提出,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5万亿元。


  作为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那么,当前我国冰雪装备发展情况如何?在促进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冰雪装备企业怎样才能搭上这一波产业东风?


  政策驱动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


  “早在2019年,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便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佘伟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贯通冰雪竞技与群众冰雪运动、连接冰雪运动各方参与者,其发展繁荣对提升我国冰雪项目竞技水平、推动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意义重大。


  冰雪装备器材不仅仅包括大众运动用装备,像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鞋等,还包括竞技体育装备、场地装备等。竞技体育装备包括训练用的高速弹射系统、参赛用的雪车等,场地装备包括造雪机、压雪车等。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


  在产品技术品质方面,冰刀、冰壶、雪橇、雪地摩托车等装备器材市场销售增长迅速,雪车、雪蜡车、造雪机等一批高端装备研制成功,制冰机、大型压雪机加速应用,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运动场地。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冰雪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告诉记者,冬奥会上展示出自主产权的雪蜡车、超级滑雪模拟机、具有自润滑功能高分子仿真冰板、可移动式滑雪跳台设施等有创新意义产品。


  在孙星看来,新技术也为冰雪装备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比如VR滑雪护目镜,除具有防刮、防水、除雾等基本功能外,还配备高清摄影机,可以直接将滑雪者运动时看到的风景录制成影片,并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上;发热雪地运动鞋,内含柔性电池和弹性加热片,可在零下25摄氏度的雪地中持续供热2.5-5小时;智能滑雪鞋垫,可以在用户滑雪过程中收集双脚压力、运动加速度和滑行路径等数据。


  “不仅如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冰雪装备高质量发展提出新需求。”孙星向记者介绍,我国冰雪运动场地、室内滑雪场数量增加较快,架空索道、魔毯、造雪机、压雪车等雪场硬件设施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需求牵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目前对于这个小众、高端、较为封闭的市场而言,单靠企业自身力量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当前我国冰雪产业还是初级的,特别是作为冰雪产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尽管自2019年起,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基本能够满足大众冰雪运动的需求,但产业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佘伟珍坦言。


  例如,测试装备器材,需要运动员大量数据的积累进行测试;训练装备器材,与运动员体能训练、比赛项目息息相关,对于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要求严格;康复装备器材,市场尚待开发,并且涉及医疗行业,难度较大。


  “整体来看,中国冰雪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仍需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较弱、高端品牌产品比较缺乏,资本、科技、人才投入不足。”孙星进一步说道,目前很多高档的冰雪装备都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如雪场设施浇水车、拖挂式架空索道等多为国外产品;由于企业缺少品牌运营思维,中国冰雪装备产品很少出现在国际赛事中;冰雪装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专业性和技术含量要求高,由于设计理念相对滞后,同时缺乏核心技术和专业高端人才,也阻碍了冰雪装备的研制及生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强化需求牵引。“我们一直说,只要有需求,行业企业就会有动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同样如此,其发展与市场驱动力密切相关。”佘伟珍指出,目前对于这个小众、高端、较为封闭的市场而言,单靠企业自身力量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


  孙星则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冰雪装备产业集群化和园区逐渐形成,例如福建晋江的个人冰雪运动休闲装备、厦门和德州的冰雪场设施装备、浙江永康的个人运动装备轮滑鞋、河北张家口的冰雪休闲装备等。产业集群化的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等重要作用正在持续凸显。


  二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冰雪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会。“数学化转型为冰雪装备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智慧+'模式把传统互联网终端的冰雪产品、冰雪企业、冰雪行业服务人员,与冰雪消费者联结,缩短了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距离。”


  完善体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


  新雪季来临,位于吉林省的辽源市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今年新投建的滑雪靴自动化生产线正加速运转。一双双自主设计研发的滑雪靴从这里发出,成为滑雪爱好者飞驰雪场的滑雪利器。“我们根据亚洲人的脚型、行走习惯进行研发。”公司总经理曹国清说,目前企业正与度假区、滑雪场等洽谈合作,预计滑雪靴年产量将达30万双。


  怀揣着让更多人穿上自己设计的冰鞋的想法,中国短道速滑队退役运动员王阳创办了长春百凝盾体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冰鞋、冰刀等产品远销国内外,被很多知名运动员选用。“如今冰雪市场已经全面打开了,特别是冰雪装备前景广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60多平方米的小屋到现在几千平方米的大厂,从一家小公司到国内知名冰上运动品牌,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已拥有32项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


  “像这类退役运动员进入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曾经深度了解并参与冰雪运动,拥有国际视野,能够精准掌握高端需求,也更容易贴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响应速度更快。”佘伟珍认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冰雪装备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并涌现出一批龙头上市公司。我国冰雪相关企业注册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为1041家,2022年超过1500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中,数量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为北京、广东、山东。从整体来看,我国冰雪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34%,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20%。


  为此,《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冰雪领域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打造冰雪场景和产业集群,支持冰雪领域大型企业集团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布局全球发展。培育一批冰雪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等作用,引导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等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优势领域深耕细作,针对细分市场或专门客户群体,开发专项技术、独特工艺,提供特色服务。


  郝立顺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供给对冰雪消费带动作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助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推动冰雪装备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紧扣人民群众冰雪运动需求和竞技比赛亟需,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户单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发,提升冰雪装备供给能力。”(记者 霍悦)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