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近日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接近70%,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以上,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有望达到35%。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将保持平稳增长,成为拉动电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动力,预计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接近2023年。其中,新能源新增装机将保持快速增长,电力供应能力继续提升,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提供了基本支撑。不过,由于新能源发电出力以及来水存在不确定性,常规电源增加规模小于用电负荷增加规模,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潜在风险。综合考虑用电增长、电源投产等情况,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呈现总体紧平衡态势;迎峰度夏和度冬用电高峰期,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应偏紧,部分时段可能需要实施需求侧管理等措施。
《报告》预计,从需求总量上看,到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3万亿千瓦时以上,绿氢、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用电需求将显著提高。从供应结构上看,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持续加大非化石电力供给,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统筹优化抽水蓄能建设布局。从消费结构上看,深入实施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全面推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
《报告》表示,我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快速扩大,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
2023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566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各电力交易平台累计注册市场主体74.3万家,同比增长23.9%。
电力中长期交易已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运行并持续增长,发挥出电力中长期交易保供稳价的基础作用。
2023年,全国中长期交易电量占市场交易电量比重在90%以上,中长期合同履约率超过96%,成交价格平稳。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实时电力供需的价格机制基本建立,23个省份启动了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全覆盖,品种和主体进一步丰富。全国各电网区域已实现辅助服务市场全覆盖,初步建立市场引导的辅助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形成以调峰、调频、备用等交易品种为核心的区域、省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
2023年,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出台,初步形成了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煤电价格机制,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节奏进一步加快,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全国范围内促进有效竞争的交易规则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构建绿电、绿证市场体系,完善交易机制,自绿电、绿证交易启动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国绿电交易累计成交量954亿千瓦时,绿证交易累计成交量突破1亿张。
目前,电力行业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电力源网荷储全链条发展迈上新台阶。
《报告》强调,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系统构建基础不断夯实,清洁低碳、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等方面均取得进展。比如在灵活智能方面,系统调节能力持续加强,具备深度调节能力的煤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达2814万千瓦,在近年来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条件下,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电力发输配售用全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持续激发电力发展新动能。(记者 赵琼)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