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 中国汽车成全球汽车业绿色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31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这十年,恰恰也是中国汽车业奋力绿色转型的十年,是中国汽车出口攀升世界第一的十年,注定要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乃至全球汽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几何时,服装、家具、家电是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而如今作为“新三样”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名片”。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中国又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十年中国汽车业的每一个里程碑,都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密不可分。


  十年来,中国汽车业优化海外布局,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机构研究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在汽车工业上具有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具有明确的资源互补、协同发展和绿色环保的合作基础。与此同时,这些国家汽车需求快速提升,但汽车工业基础仍相对薄弱,中国能够为其提供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技术,助力当地汽车的消费和普及,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并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过去十年,上汽集团、比亚迪、江淮汽车等中国车企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所布局。以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收获良好声誉的江淮汽车为例,该车企产品已累计出口至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量超100万辆。其中,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124个,累计出口超80万辆。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出口交付12.6万辆,同比增长58%,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付10.1万辆,同比增长79%。


  十年来,中国汽车业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打造出更深度的国际化产业链。不只是把产品卖到海外市场,中国汽车业更是把产业链延展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出海深度上不断发力。上汽集团、比亚迪、江淮汽车等中国车企纷纷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及核心供应链布局,出口模式出现了明显变化。


  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车企之一,江淮汽车通过属地化经营的方式,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升级到技术、资本、管理等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如今江淮汽车全球19家海外汽车组装(KD)工厂中,有16家分布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西出首站哈萨克斯坦,江淮汽车作为在中哈产能合作中唯一的汽车产业合作项目参与者,自2014年就开始着手布局。2016年11月,两国产能合作项目——江淮汽车哈萨克斯坦组装项目“落地开花”。2019年,江淮汽车与第三方联合收购哈萨克斯坦阿鲁尔汽车工业集团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此后,阿鲁尔集团整车销量连续三年增长率均超过40%。江淮汽车作为第一家在哈具备CKD(全散件组装)生产资质的中国品牌,实现了全品类汽车产品在哈组装制造,其中S3产品更是获得哈萨克斯坦“人民汽车”的称号,江淮汽车近五年在哈累计销量均占据中国品牌第一位置。


  十年来,中国汽车业以新能源转型为契机,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更高端迈进。研究机构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沿“一带一路”出海,代表的是高端先进技术、过硬品质品牌、绿色环保产业,既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体现,也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成果共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技术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扩散,将实现低附加值产能升级为高附加值产能,对汽车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再分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出口44.4万辆,同比增长47.7%。1月至9月,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幅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的出口。1月至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中国汽车出海的“增长极”,也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中国汽车业多层次合作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汽车业正以新能源转型为契机,推动海外市场“立体式”发展,提升中国汽车业的全球竞争力。


  站在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展望未来,推动汽车业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相应的“绿色标准”,已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共同选择,这都为中国汽车业在当地业务的持续拓展提供了空间。凭借优势产业布局、创新技术和绿色理念,加速深耕海外市场的中国汽车业正在汇聚全球先进要素的合力,成为全球汽车业的绿色引擎。(吴蔚)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