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发布的《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正式施行,凭借该指导意见提出的方法,评估机构可为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并提供参考价格。
这一文件是此前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的“执行层”,《暂行规定》的核心精神之一被解读为“数据资产入表”,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如今“数据资产入表”已进入倒计时,记者了解到,多方正积极行动,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制度和规则落实工作。同时,面对数据流通规则不完善等问题,各地正持续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工作,以期解决数据权利归属问题,破除数据流通障碍。
“数据资产入表” 利好数据企业
近年来,虽然将企业数据资源视为资产进行管理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但这里的“资产”往往只是经济意义上的资产,体现着企业数字化过程中数据资源的重要性,而对于数据能否成为会计意义上的资产、数据资产能否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始终是业界讨论的焦点。
今年8月,财政部出台《暂行规定》,确定数据资产于2024年起将可以成为报表意义上的资产,企业数据的市场价值与业务贡献将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显性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9月发布的《数据要素白皮书(2023年)》(下称《白皮书》)指出,“数据资产入表”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发现和理解企业整体的价值,增加企业融资机会,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但《白皮书》也指出,“数据入表”目前只是试点,企业能否通过数据资产实现增值、银行是否会普遍接受数据资产作为质押等问题仍有待检验。
对于后一个问题,多方已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不久前,“打造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释放数据要素内在价值”作为“特色探索类案例”入选商务部发布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杭州等地区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的“存证+登记+存储”平台体系建设,立足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链条规范服务,对数据采集脱敏、存证存储、评估融资、融后处置等环节进行探索实践。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负责人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截至今年9月,浙江省已有25家企业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实现融资6.6亿元。
数据场内交易 市场潜力巨大
数据的流通交易其实并非新生事物,长期以来,已有大量的数据流通活动深度融合在各种类型机构的日常运转中,并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满足客户需求,如会员制数据查询服务商、金融信息终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商等。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教授黄丽华在2022全球数商大会上披露,2022年场外数据交易规模约为1000亿元。
与场外交易对应的是场内交易,即全国各数据交易所内的数据交易。黄丽华介绍,2022年场内交易规模约为场外交易规模的2%。《白皮书》披露,截至今年8月,全国已成立53家数据交易机构,其中活跃的数据交易机构已上架数据产品超1.2万种。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专区”运营模式,打造气象数据专区和电力数据专区,目前该交易所累计集聚数据商、数据中介等经营主体602家,累计交易额超过16亿元。
北京市于7月发布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领域12项落地创新成果,其中9项由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主导完成,包括数据登记业务互认互通、数据资产抵押授信等。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签署了数据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交易流通等领域的相关合作。
今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其中提出“率先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上海数据交易所将建设多个业务系统,为场内交易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可信赖的流通环境,并构建“数据交易链-核心业务系统-特色板块”为一体的数据交易所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全国多层次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面对场内数据交易规模的巨大提升空间,数据交易所也“卷起来了”。
试点登记探索 破解权属难题
数据权属问题始终是交易过程中的一大阻碍。需要公开挂牌的场内交易,对数据的权属登记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在成为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地方的8省市,开展登记实践工作正是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市均已出台数据知识产权的相应登记办法或登记平台。其中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均实行对符合要求的数据集合进行登记的登记制办法,上海市则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审查员和数据审查专家进行了相应培训,探索实质性审查。各地在探索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方面体现出不同侧重和路径,这也是工作试点的应有之义。
8月,由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登记的“招商产业分析管理数据”成功完成挂牌交易,交易金额100万元。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浙江省首批数据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申请人提供数据知识产权挖掘、合规审查、存证登记、市场需求分析、价格指导、挂牌出让、精准匹配等专业服务。目前,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数量已近100家。
当下,对数据进行确权仍是一项处于探索中的业务,法学界对此仍在进行讨论。《白皮书》指出,数据确权本身仍存在争议,构建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数据产权登记框架,仍需加快构建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数据产权登记体系。(记者 刘阳子)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