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范围内,围绕氨尤其是绿氨展开的研究和合作越来越多。然而,氨是否具备可持续资质仍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当前制氨工艺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商业化绿氨制备路径亟待突破。另一方面,高浓度氨存在毒性,且不受控制释放会给环境造成严重负担。
低碳氨开发如火如荼
4月下旬,沙特首船获独立认证的低碳氨运抵日本。沙特阿美表示,这批低碳氨由沙特基础工业营养素公司使用沙特阿美提供的原料生产,商船三井株式会社负责运输,将运送到日本袖浦炼油厂用于混合燃料发电。
据悉,沙特运抵日本的这批氨之所以被认定为“低碳”,是因为对其制造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了捕集并应用于下游业务。不过,莱茵TüV集团指出,由于全球排放标准不同,所谓“低碳”标签可能会产生误导,业内需要实际排放的标准化衡量指标,而不是标签。
即便如此,市场仍然对低碳氨趋之若鹜。根据埃克森美孚和吉宝达成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为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低碳解决方案铺平道路。据悉,埃克森美孚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综合设施将生产低碳氢和氨,然后寻求出口至亚洲地区。
业界普遍认为,低碳氨在难以脱碳的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沙特阿美化工业务高级副总裁奥立佛·托雷尔表示:“低碳氨可以助力公用事业和工业部门等关键部门在发电方面实现脱碳。”
绿电制氨成本待降
据了解,目前依赖化石燃料的制氨工艺仍会产生大量排放,全球约1%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传统的氨生产,低碳氨尤其是依靠清洁能源电力生产的绿氨才是助力行业脱碳的首选。
值得关注的是,丹麦能源创新公司SkovgaardEnergy、催化剂制造商托普索、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以及ABB于4月在丹麦启动全球第一座直接与可再生能源连接的动态绿氨工厂,预计可降低20%的制氨成本。据了解,通过电力多元化转换技术,可以根据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供应情况自动调节氨的生产,但从该技术整体来看,制氨效益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另外,氨与氢相比能量更高,而且绿氨还可用作农业肥料。由于基础设施到位,氨的储运较氢也容易得多,这使得氨在短期内更容易商业化。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约1.25亿吨氨将用于船用燃料和发电等;到2060年,60%以上的新船将使用氨或氢燃料。
污染和安全有待考量
不过,氨气是大气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造成氮污染的一大来源。据德哥尔摩应变中心调研,过量氮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其甚至是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因此,生产额外的氨作为可再生能源载体可能会使上述问题变得更糟。
此外,氨泄漏问题也不容忽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估计,氨供应链泄漏到环境中的比例高达6%,用氨代替化石燃料可能会减少运输的碳足迹,但如果氨从供应链中泄漏,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球能源政策中心指出,与氨有关的主要健康和环境问题是其易燃性、高浓度会产生急性毒性,而且大规模不受控制释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并给水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基于此,强化氨应用安全十分重要。(记者 王林)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