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机装备制造发展全面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05





  “2012年至2021年,我国共生产采煤机8139台、掘进机14840台、刮板机26315台、皮带机26659台、液压支架64.6万架,累计向煤矿提供约3832万吨主要设备。2021年,煤机工业总产值达2695亿元、煤机产品产值达1185亿元,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1472亿元和163亿元。”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杨树勇在2023中国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幕式上指出。


  近年来,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与“云、大、物、移、智”等技术深度融合,智能化开采技术及装备取得重大突破。业内认为,我国煤机装备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迈进,将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行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杨树勇指出,煤机行业作为煤炭工业的总装备部,是煤炭科技转换生产力的载体。新时代,我国煤机行业顺应煤炭工业发展趋势和需要,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2-2021年累计向煤矿提供约3832万吨主要装备。


  杨树勇进一步介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煤机装备制造企业正强势崛起,“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行业企业研发的煤机装备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安全高效生产,为570多处煤矿、约1100个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建成达标和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煤机力量”。


  高端煤机制造装备也为煤矿智能化带来显著加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在2023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暨技术装备创新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首批70处智能化煤矿建设示范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井工矿65处,露天5处,煤矿总产能超6亿吨,目前已有50余处示范建设的智能化煤矿通过验收,达到中级智能化煤矿水平,预计今年底将全部完成验收,为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样板。


  “近年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蓬勃发展,各项新技术新装备相继应用推广,大幅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有效助推煤炭行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陕煤集团副总工程师、陕西煤业副总经理赵文革表示,以陕煤集团为例,近年来,陕煤集团坚持“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工作思路,持续在装备、巷道和人力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有效攻克了一批采煤、掘进等技术难题,为实现煤矿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提供了坚强支撑。


  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围绕煤炭智能化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求,“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依托重大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技术装备攻关、试验和推广,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煤机装备已从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撑一批现代化特大型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为全面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奠定了基础。”王国法说。


  王国法进一步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矿智能化装备规模扩大,集中度提升,形成了基本覆盖煤炭装备全产业链的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自主研发了8.8米超大采高综采智能成套技术装备、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大型高效全自动压滤机、干法选煤系统等高端装备,建成多个智能制造工厂、车间和产线。


  智能快速掘进技术、智能辅助运输技术、安全智能闭环管控体系作为煤矿智能化支撑技术,也正迎来显著提升。以智能快速掘进技术为例,王国法指出,目前,掘进工作面掘支锚运工序已全部机器人化,实现掘进工作面无人操作、少人巡视。


  同时,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的研发实践持续加速。王国法进一步介绍,天玛智控于2008年研发出我国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SAC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推动煤矿综采从自动化迈入智能化开采,截至目前,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已进入4.0探索阶段。再如,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43207中厚偏薄煤层工作面,通过部署智能无人采煤一体化管控平台及面向人机交互需求的操控岛,工作人员已由7人逐步减至3人,生产作业期间无人进入工作面中部区域。


  产业结构尚待改善


  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产业仍存短板。王国法指出,目前,我国煤机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具体而言,目前“新基建”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大型关键与智能化装备、元器件、传感仪器和工业软件等国产化不足,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规范与关键技术标准不健全,设备可靠性、稳定性不足及寿命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高端装备产能不足,中低端装备产能过剩,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随着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煤炭装备市场逐步萎缩和过度竞争。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缓慢,产业链、价值链协调互动不力,创新和科技研发平台尚不成熟,行业杰出企业家、领军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表示,我国煤矿掘进呈现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掘进技术发展极不均衡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用人多、事故多、环境差等特点。“目前,我国煤矿巷道的主要支护方式为锚杆、锚索支护。锚杆施工工艺繁琐,很难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严重影响掘进效率。相比采煤工作面,巷道掘进与支护已成为煤矿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短板。”


  对此,王国法指出,加快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和建设智能工厂是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要加快煤矿智能化装备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共性关健技术的研发,重点突破精准地质探测、精确定位与数据高效连续传输、智能快速掘进、煤矿机器人等技术与装备等,全面提高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智能制造工艺研究,重点突破核心产品智能制造,建设高效人机协同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记者仲蕊)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