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实体经济 2022年银行业交出这份成绩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06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银行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加大金融资源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向实体经济让利,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2022年1月至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2022年1月至11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


  专家指出,随着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人民币贷款增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明显多增,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2022年11月新增信贷来看,企业贷款仍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2022年11月央行召开年内第三次信贷形势座谈会,提出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发挥“头雁”作用,主动靠前发力;稳地产进入更务实阶段,“金融16条”出台,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三箭齐发”,各银行积极与重点房企批量签订意向性大额授信。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双升不仅体现在总量的稳中有升,还体现在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2022年12月20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2年1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显示,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65%和4.30%,较上年12月下降0.15个和0.35个百分点。


  此外,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2年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在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过程中,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显示,部分全国性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进调整。2022年9月,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前的4月下降0.14个百分点,这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2022年,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引导信贷资源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助力市场主体纾困、疏通供给和生产堵点。


  一是制造业成为信贷政策支持和信贷投放的重点,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撑。


  2022年7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0.8%,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9.6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自2020年6月以来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贷款总量增长和期限结构优化同步推进,有力支持了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筑底企稳。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表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一直保持高增速,而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更高,表明制造业企业在贷款总量和结构上都有明显优化。


  此外,人民银行于2022年9月末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根据目前项目报送力度和投放节奏,2022年全年制造业贷款新增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余额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2%,同比多增超过2万亿元。


  二是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为助企纾困提供支持。


  “稳健货币政策不仅有总量上的支持,也有结构上的特色。”易纲表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的堵点、难点,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0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93万亿元,同比增速24.10%,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1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3811.04万户,同比增加626.39万户。


  2022年前9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3.86万亿元,已超过2021年全年增量(3.81万亿元)。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9万亿元,已超额完成全年1.6万亿元增量目标。2022年前9个月,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4%,很好发挥了大型银行的“头雁”作用。


  三是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不断取得进展,为结构转型提供动力。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6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


  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有效整合传统信贷产品及并购、债券、股权、银团、撮合等金融工具,将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持续加大对各类经济主体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自央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来,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获得了低成本资金,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释放优惠利率融资,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碳减排市场。截至2022年6月末,人民银行通过两项工具分别向金融机构发放低成本资金1827亿元和357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相关贷款3045亿元和439亿元。


  “转型金融是下一步广义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与绿色贷款相比,转型金融领域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制定转型金融相关的政策以及准入条件,以确保整个传统高能耗行业低碳转型的顺利开展,在保证产能和实体经济增长的同时把碳排放降低。(记者 吴丛司)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畅通资金通途 中国银行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

    畅通资金通途 中国银行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银行业通过银团贷款、产业基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互惠贷款等多样化金融工具,合理引导信贷投放,支持项目涵盖公路、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多个领域。
    2017-05-12
  • 中国银行业稳步进入转型期 低盈利将成新常态

    中债资信报告指出,从已有上市银行数据表现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稍有下降,股份制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MPA考核下,将推动银行业向轻资本业务转型并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
    2017-05-15
  • 三万亿同业存单将到期 银行调结构应对“负债缺口”

    三万亿同业存单将到期 银行调结构应对“负债缺口”

    近两个月内,近3万亿元的同业存单即将到期。“这将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负债缺口,银行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受访专家指出,同时,叠加季末时点临近,若不考虑央行操作,同业存单对市场短期利率和流动性的冲击值得警惕。
    2017-05-23
  •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持续增长

    7月27日,毕马威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 2016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增幅呈扩大的趋势。
    2017-07-3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