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顶层设计出炉 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20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需要不断破局,积极实践,为我国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险解决方案,持续为科技创新产业和科创型企业保驾护航。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中国未来一段时期扩大内需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纲要》提出,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保险业需要不断破局,积极实践,为我国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险解决方案,持续为科技创新产业和科创型企业保驾护航。


  护航科技创新国家战略


  在科技兴国的国家战略下,中国科技创新速度举世瞩目。截至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发挥科技保险的保障作用,护航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意义重大。近年来,保险业凝聚各方合力,主动谋划,深入推进,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持。2022年年初召开的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就强调,创新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监管部门明确,保险机构、保险分支机构要对支持科技创新作出具体规划。今年4月,福建银保监局印发的《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到,鼓励辖区有条件的法人保险机构围绕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将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在产品创新方面,安徽省鼓励研发报备符合安徽科技创新需求的地方特色保险产品,重点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领域。


  与此同时,顶层设计也在为科技保险发展指引方向。“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科技保险保障作用和科技保险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保障。今年11月,人民银行、科技部、银保监会等八部门印发的《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在推动科创金融业务创新方面,支持保险公司研发推出符合科创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科技保险险种超过20个,覆盖科技企业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贷款保证等多个方面,助力提高科技企业的风险保障水平。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的4年间,科技保险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风险保障超1.79万亿元,累计支付赔款超22.63亿元。保险业在科技保险领域不断加强探索,2021年6月,银保监会推动成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加强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风险保障,为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保险保障5903亿元。


  增强“三首”保险保障力度


  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高端软件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品,也是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纲要》提出,加强创新产品应用。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等示范应用。


  “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首台(套)保险可以使企业转移产品所带来的潜在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打消企业的‘后顾之忧’,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业内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首台(套)保险包括产品责任险和产品质量保证险,前者保障因质量缺陷造成的用户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风险,后者保障因质量缺陷导致用户需要修理、更换或者退货的风险。这两种保障同样适用于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企业投保后相当于为产品增信。


  为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及首版次软件,减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损失,相关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三首”保险的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引导保险公司创新险种,扩大保险范围,提供保险服务。


  目前,“三首”保险保障成效初显。例如,中国人保运用保险机制服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研发推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保险等行业专属产品。截至2021年底,人保财险“三首”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过3000亿元。


  自2015年开展首台(套)保险至今,平安产险已累计承保项目超1700个,提供保险保障超3000亿元。如为开采南海可燃冰的“蓝鲸一号”、交付马来西亚的“电动机车组”、首个国产石油平台“希望6号”等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有效促进了国家新型装备的市场推广。


  据银保监会披露,我国保险业为全国各类重大技术装备和全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已达9745亿元,有效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知识产权保险保护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纲要》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但伴随着专利数量的大幅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数量也迅速攀升。企业一旦卷入知识产权纠纷,通常会遭遇举证难、赔偿数额计算难、诉讼费用高、诉讼周期长等众多难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是科创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知识产权保险具有保险经济补偿与风险防范的双重功能,对于推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中小企业有序发展可提供有力保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补偿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产生的调查费用和法律费用。


  在当前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国家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保险更展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启动了知识产权保险3年试点。据北京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都可向人保财险和太平洋产险两家公司申购知识产权保险产品。试点3年来,截至今年10月,北京市累计已有472家企业投保专利4818件。另外,北京市首推的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为京东方等7家企业“出海”发展护航,保险保障金额达4200万元。


  近日,全国首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保险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据悉,这一保险产品以微机电制造(MEMS)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为被保险人,通过“投一保多”形式,实现一份保单覆盖联盟所有成员企业。平均每家企业保费降低30%,综合保额达400万元,助力园区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知识产权保险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险业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研发和专业人才培养,助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意识。相关部门也要加快知识产权保险立法,建立国家层面的、统一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


  转自:金融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产品升级整合保障 保险业结构调整进入更广更深层次

    产品升级整合保障 保险业结构调整进入更广更深层次

    2018年即将收官,保险业1月份的“开门红”大战就在眼前。但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一些转型走在前面的大型保险公司不再单纯为“开门红”推出某种特定产品,而是将竞争点转向保障全覆盖服务
    2018-12-13
  • 银行保险业运行稳健 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银行保险业运行稳健 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继续回升,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76万亿元,同比增长7 7%;本外币负债253万亿元,同比增长7 4%。
    2019-05-16
  • 保险业持续开放 外资发力细分市场

    保险业持续开放 外资发力细分市场

    伴随政策红利持续落地,我国保险市场迎来新一轮外资潮。2019年以来,至少5家外资保险公司增资获批,增资金额累计超20亿元,与此同时十余家外资保险机构增持股份、筹建省级分支机构申请密集获批,规模和数量均远超往年同期
    2019-06-26
  • 保险业稳扎稳打70年渐成国计民生“稳定器”

    保险业稳扎稳打70年渐成国计民生“稳定器”

    目前我国保险业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三稳三好’,包括行业增长、风险防范、外资预期三方面的稳定,以及在保险改革创新不断推进,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保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方面的向好。
    2019-07-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